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 音乐管理论文

中小学艺术师资能否来个“一专多能”

作者:赵小雅 来源: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2018-01-17

 

中小学艺术师资能否来个“一专多能”

赵小雅

 日前,扬州大学艺术系一个简陋的会议室里,一场简单的演出正在进行,参加演出的全都是扬州大学艺术系历年的毕业生,他们大多在农村中学担任着音乐或美术教师。这是全国高师院校艺术校系改革座谈会期间,扬州大学艺术系的一场汇报性的演出。他们要展示的不是有多高的专业水平,而是他们拥有的一专多能的素质。一曲完毕,演出者介绍说自己是美术兼修音乐专业的学生,现场作完一幅画的学生也介绍说自己是音乐兼修美术专业的学生。一专多能,音乐美术兼通,这是扬州大学艺术系多年来坚持面向农村,培养一专多能复合型人才的具体体现。

  高师艺术教育该走怎样的路

  建国以来,我国高等师范的美术、音乐教育基本上走的是专业培养的模式,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所培养的师资分科太细、专业性太强、知识面过窄,脱离了普通中学对艺术师资的需求,尤其是我国广大的农村中学。

  1993年3月,扬州大学在院校合并调整过程中成立了艺术系。面向农村培养合格的艺术师资,一开始就成了年轻的艺术系的一个重要课题。为了给培养的学生一个准确的定位,艺术系组织教师深入扬州地区的广大农村中学进行调研。结果显示,农村中学的艺术师资存在着“三不”现象:一是“配不齐”。因为我国高师培养的美术、音乐师资总量总体上满足不了全国中小学对艺术师资的需求,在农村学校尤其突出,师资奇缺,一时难以配齐,现有技师的合格率整体偏低。二是“养不起”。一般的农村中学由于受到办学规模、教师编制及经济等各方面的影响,一般情况下,一所农村中学养不起数量足够的美术、音乐教师,许多农村学校的音乐、美术课开不出来,教学得不到保证。这种情况下,农村中学需要的是“吹拉弹唱,样样都会,能写会画,样样都行”的多面手。三是“不适应”。这种不适应源于我国高师艺术教育的专业化办学模式偏离我国基础教育的实际。

  如何找到一条面向农村、培养合格的艺术师资的路子,迫切要求改变以往的专业化过强的办学模式。经过认真的研究论证,他们确定了自己的培养目标和模式,定位于既不是培养专业画家,也不是培养表演艺术家,而是立足农村培养从事基础教育的合格师资。提出了培养复合型师资的设想,即融美术和音乐两个学科的教育,实行主辅修的培养模式,也就是音乐专业的学生要兼修美术,美术专业的学生要兼修音乐。

  构建新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

  任何一项改革都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目标确定了,最重要的就是怎样去实施。首先从知识的结构上,他们确立了“双学科、密结构、圆锥体”的结构,双学科就是融音乐、美术两学科知识、技法为一体的专业课程体系,在这个体系中兼顾两个专业基本知识体系的完整性,注重两个专业知识点的交叉部分的联系。“密结构”是将相关课程的内容按其内部规律重新组合,在知识体系完整的前提下,精简浓缩知识点,求实用性。如他们开设的《音乐基础理论》就是由《基本乐理》、《和声》、《曲式》三门课浓缩而成的,而《美术史及作品欣赏》也是《中外美术史》及《作品欣赏》合并的,力求在有限的时间内对艺术基本理论和知识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圆锥体”是指在课程的安排上,双学科的课程体系中以审美教育为核心,将声乐钢琴、素描、色彩等作为基础课程,将音乐、美术基础理论和作品欣赏作为骨干课,将审美教育理论和实践研究作为主干课,这样就构成了大底盘、小集点的课程性质关系的基本框架。

  在教学上实行“同一年级,两个班制,两种计划”,根据学生原有的专业基础特长,在每个年级分设音乐、美术两个班,并分别实施音乐兼美术教育计划和美术兼音乐教学计划,这两个计划的课程体系不变,但在教学目的、教学要求、教学时数上都有所不同。“同一课程,两个大纲,两种教材”,由于双学科中主修和兼修在同一课程中的教学要求有所不同,对于同一门课程,对主修和兼修的专业制定了不同的大纲,选用不同的教材。如声乐课作为主修课程时,教材选用的是艺术师范的通用教材,教学要求相对较高,而对兼修的专业则用的是系里的自编教材,以歌唱审美为主要内容。在教学方法上采取的是灵活班制,专业强的分美术和音乐两个班上课,而公共课、专业理论、作品欣赏等则以年级组为单位上公共课;在教学的过程中,经常采用的是互释互比的教学方法,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这样一个课程体系的构建是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和辛苦的。

  改革初显成效

  几年来的改革已经初见成效。

  从1993年以来,艺术系为社会输送了五届250多名毕业生,他们大多在农村中学发挥着重要作用,体现出了复合型人才的优势,以其实践能力强、适应能力强、竞争能力强和创新能力强的特点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他们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能够将双学科运用自如,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有许多人成为名优教师和学校的骨干教师。扬州大学艺术系的毕业生已经成为许多用人单位的“抢手货”。

  扬州大学艺术系的改革也得到了许多专家的认可,教育部体卫艺术教育司专门召开了部分高师艺术院校座谈会,对这一改革思路予以肯定,并研究推广。

《中国教育报》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