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单位:中央民族大学 曾雅兰
关于大学教学与科研的关系,历来争论颇多。国外有学者认为,科研作用的提升会严重影响教学质量。布卢姆在其著作《死胎教育:对美国研究型大学的批评》中就提到,他的许多教授同事不愿意和本科生打交道,总想把课交给助手,以便没有负担地搞科研。欧洲大学校际中心总干事欧恩认为,教师与学生打交道时间过多有害于水平的提高。教师忙于教学,没有机会从事广泛的科研也就难以真正地提高教学水平。
其实,讨论教学与科研的关系离不开大学本身的定位和功能这个前提。大学发展到今天,类型很多,有专业门类齐全的综合类大学,有师范类大学,有专科型大学。综合类大学在校研究生比例很高,发展目标应该是研究型大学,培养更多的研究型人才;师范类大学的定位是培养师资人才,且主要培养中小学教师,重点是对学生知识和教学方法的培养和训练;专科型大学学科设置相对单一,定位侧重对某一方向学科进行专门教学和研究。可见,不同类型的大学定位和功能各不相同,所培养的人才种类和层次也各有差别。
既然达成的目标不同,其手段和方法显然也有差别。而教学和研究均属手段、方法范畴。以教学为主,是为了培养基本层次的人才,重点在于对学生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培养训练;以科研为主,是为了培养更高层次的人才,重点在于对学生专业研究领域的引导和培养。
然而,无论什么类型的大学,教学和科研都不可能只取其一,只是两者的受重视程度不同而已。首先,在绝大多数大学里,教学都是基本任务,即便是研究型大学,也不能完全不抓教学。有的学校不重视本科生的教学,将工作推给年轻教师,而有的学校则相反,一些著名教授还在一线教学岗位上传道授业。两种做法带来的差别不言而喻。其次,要想切实提高学校教学水平,研究也是必不可少的。即便是在以教学为主、培养基本层次人才的学校,研究也具有很大的价值,它能够为培养更多合格的人才创造条件。
事实上,在很多学校,教师的发展和声望不是取决于教学,而是科研,特别是科研成果的发表数量。一个教师不管他教学如何成功,如果没有科研成果就当不上教授。于是,在美国一些著名的高校就流传着“不出版便死亡”的说法。高校的教学功能实际上被放在了第二位。在中国也有类似的说法:“一流学者在讲坛,二流学者做科研,三流学者在讲课”。这种说法除了传统的科研和教学关系之外,显然还包括了收入因素。
就我国的高等院校而言,其教学与科研的关系还涉及教学方式与内容的关系。比如少数民族音乐教学问题。目前我国的音乐教育基本上是沿袭西方音乐教育体系,没有把少数民族音乐作为具有独立意义的概念和内容结构进行系统研究。换言之,试图用西方音乐理论来解释少数民族音乐形态,用西方的发声演唱、演奏方法来衡量富有民俗特色的民族音乐,显然是缺失了对少数民族地区独特的传统文化背景和音乐文化价值的研究。推而广之,我国高等院校中许多具有中国文化背景的教学内容,需要进行独立的研究后才能摸索出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需要将相关的教学与科研活动紧密地结合起来,使之相辅相成,而不是简单地把西方大学教学方式嫁接过来。
教学与科研孰重孰轻?争论看来仍会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