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 音乐管理论文

一个美国音乐教师的教育札记(二)

作者:Irenewang (中文名王娟) 来源: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2018-01-17

三、有关音乐教材
  1、美国的确没有统一教材,但不等于没有教材。美国音乐教育协会有音乐教育的标准,各个学区都有按照这个标准自己制定的大纲,音乐教师们就会根据这个大纲运用他们所知道的材料去设计课程,也就是说“教什么”是统一的,但是怎么教,用什么教就是老师自己决定了。别的学科也都是类似的。谈到教材,在美国有大概2-3套比较受欢迎的k-8(学前班到8年级)教材,但老师不必非要遵循教材,教材是对老师的一个辅助材料,学区的教学大纲才是要遵循的。校长听课的标准不是based on 你是不是遵循了教材,而是你是满足了各个学生的学习需求完成了你自己设计的教学目标。

  2、一节好的音乐课我认为应该是在下课铃响的时候,学生们会很惊讶怎么这节课这么快就过去了。你提到的教学目标这个应该是最重要的,一节课要让学生掌握什么在教室设计课程的时候一定要明确,这样才能围绕这个中心来选择材料和方法。我自己的体会是如果能把kodaly 和 orff好好的结合应该会上出非常精彩的课,课程的设计是一个长期的工作并不是单单一节课,教师在课上做的任何一个活动都应该是有目的的,有时候是为了调节/活跃气氛,调动学生的兴趣。Making it fun is very important for everybody in your music class. 另外,一节好的课应该是学生为主体,老师的音乐素养和技能固然重要,但是这不是评价课的标准,老师的钢琴声乐都是专业水平,但如果为了能够表演这些特长来设计课程我想学生们在听多了之后而没有机会参与,对老师的高水平也就变得无动于衷了,管你老师个人水平有多高,不喜欢音乐课也照样是不喜欢。评价一节课的好坏应该是学生学到了多少而不是老师教了多少。

  3、一个是领导要求音乐老师要按照教材教,唯一的衡量标准就是教材,这就限制了音乐教师的发展空间也遏制了音乐教师的创造性。再有就是象教材上那样的“经典”歌曲太少,补充资料缺乏。如果有足够的选择空间,音乐老师们就可以根据他们的学生特点选择合适的材料去教,选择多了也就会“总有一款适合你!”另外,在音乐课堂上一首歌不仅仅是靠自身的美妙旋律去吸引听众的,更重要的是老师如何去运用那些歌曲。歌曲本身应该是很多音乐元素的载体,除了唱还有很多途径去学习和表达这些歌。美国小学生唱的很多歌曲都不仅仅是奶奶级的了,很多代人都会唱,而且依然很受新一代的欢迎,因为音乐老师们不是为了教唱歌而教这些歌曲,围绕这些歌曲更多的是游戏,表演和音乐分析。孩子们都是在不知不觉中学会这些歌的。

  4、刚刚读了一段蔡觉民的《音乐课程教学理念与教学策略1》中关于“中国鼓”的课例,非常喜欢课例后的一段文字“上述案例在一定程度上说明,音乐课程的文化属性与音乐课程的综合性具有密切的联系。音乐课程的文化传承价值,音乐课程“提倡学科综合”的基本理念,音乐教学中人文情境的创设和音乐文化意义的建构,强点了音乐学习是音乐文化的学习,而不只是音乐本体的学习;注重了音乐与其他姊妹艺术等相关学科的联系;突出了阴液ukechengdui学生文化素质培养的重要作用” 这段文字和美国关于综合音乐课的理解完全相同。

  5、至于教材虽然没有统一的但是教师也会制定一些让你回去看得书。美国的音乐教书方面的资源太丰富了,由于在音乐教法课上你要涉及到歌曲,舞蹈,游戏等不同的方面,针对这些不同的方面有不同书籍。学生从老师那里得到的是最基础的材料去开始他们的音乐教师生涯,但是更重要的是他们从教法课老师那里学到了如何去分析和运用新的音乐材料的能力从而知道如何把这些东西运用到自己的实际工作中去。有很多音乐老师在自己的实践过程中不断发现新的方法形成自己的一套体系然后通过workshop和其他人分享,这样更多的音乐老师就能不断地从别人那里学到新的东西。这个不断学习和积累的过程也是一个积累书面材料的过程,一般大学里的教法课老师都是有着丰富教学经验的老师或许还在中小学任教只是在大学兼职。即使是全职教法课老师也是有着丰富实践经验的,很少有大学雇佣一个没有实际教学经验的老师去教教法课。所以他们用的教材都是他们从他们的积累中选出来的精华,但不会全都照着讲,这些教材大多数时候只是个参考。

  四、有关音乐教研

  1、我们今天是州里的教师学习日,没有学校,所以全区的音乐教师都集中在一个高中一起开会。由于大家所教的科目不同,大家一起自我介绍后简单说了一下几个都关注的事情就分组了,小学音乐老师们一组,中学合唱老师,管乐老师,弦乐老师,和我们几个综合音乐课老师各为一组到不同教师分组活动,然后中午大家在一起potluck lunch. potluck lunch 就是每个人自己带个菜大家一起分享。下午就各自回各自的学校work in the room.

  一般来讲,老师们都很自觉,当然也会有溜号的时候了。因为大家和自己的同行都有很多可以讨论的东西所以基本上都会遵守时间的。我下午去了和west middle school的音乐老师去了他的教师,她分享了很多她这27年来教学的经验,和很多用在教学上的材料。比如现在她在用糖果纸讲节奏,不同的糖果有不同的名字,有节奏的说出不同糖果的名字,然后clap what they say, than one student picks up 4 candy wrappers on the borad, class says the name and clap. After a while, when students get used to the rhythm, they need to identify the rhythm by putting correct rhtyhm pattern underneath each candy wrapper. Students can also be divited in two groups(or more) do ostinato (repeat a pattern over and over again). Or having the class doing ostinato, one student improvise on xylophone with the music pattern that he created with those candy wrappers. 不好意思,希望大家能够看懂。

  我其实当时在想我们中国的老师一样也可以用这种方法的,比如娃哈哈(两个16分音符和一个8分音符),德夫(两个8分音符),哈根达斯(4个16分音符)等等。我实在想不起来什么中国糖果了,不过你们get idea. 我很喜欢这个糖果纸idea,鬼节刚过学生们会有很多糖果在家里的。至于鬼节的传统,ask 郭教授,他会告诉大家为什么每个孩子家里会有很多糖果。

  2、我觉得这些年很幸运,我所接触的音乐老师都非常的乐于分享各自的经验,不过on the other hand, 如果我采用谁的idea, 我会告诉我的学生和倾听的人我从谁那里学来的。我最大的感觉就是,music teachers in the US are good at sharing!就想我今天borught up some of the problems that I have. Such as, 有个别学生总是说话总是不遵守纪律,别的音乐老师就给了我works for 他们的经验,其中一个老师说他又一个班也有这样的学生他对学生们说,我已经很厌倦去处理一些学生的纪律问题,我也不会去惩罚那些违反纪律的学生,从今天开始我要奖励那些遵守纪律的学生,如果一节课结束的时候你的名字没被圈起来,你就有会被奖励一块糖。他的课堂从那以后就没再有纪律问题。奖励糖果其实是他的下下策,不过对于有些学生也只能这样。一般来讲,如果学生们一节课中非常忙,纪律不是问题。

  3、我觉得毕业之后在中国做老师的那几年有一种感觉,觉得自己从大学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在不断流失,因为当时对音乐教育根本没有一个深刻的认识,日常教学也是照本宣科,声乐钢琴不是天天用也就变得越来越生疏,经过好几年的挣扎刚刚有一点头绪的时候就来了美国。在大学里学到的那些教法与技能在实际的教学中如果不用,时间长了就忘了,不断充电是非常必要的,参加一些培训,或者和有经验的同行聊聊教学上的问题都非常有帮助。所以我觉得郭教授创建的这个平台真的是为大家做了件好事,也让我们这些来自四面八方虽没有见过面但有着共同兴趣和志向的人成为朋友。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