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审美判断的建设
尽管审美意义是客观存在的,但最高形式本身就是一种强调个人体验的审美活动,审美判定准则也因人而异,鉴于每一个人的生活经验,专业知识准备、情感都有所不同,所以对民族舞的判定准则也是千差万别的。所以在民族舞课程上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对舞蹈作品表现出自身的个性化观点,培养学生作出自身的审美价值判断。审美价值观树立首先是在学生主导下完成的,学生个人的专业知识准备和生活经历的不同决定了民族舞蹈作品鉴赏具有重复性和判断多样化。开展民族舞蹈教学活动时,老师必须避免将自身对艺术的体会与经历强加于学生,在教学中,老师首先要给予学生自我评价艺术的机会,并通过适当的方法进行指导,同时适当予以学生有关知识点的提醒,以便让学生走出对评价事物美丑都有一种既定答案的误区,从而树立了学生自身对评价的信心。
关于如何在民族舞蹈教学中建设审美判断能力,笔者基于教学实践提出对比鉴赏的教学方式。关于复杂事物的理解,人们常常是需要经过一种对比的过程。发现事物之间关联与区别时,就必须对比。通过比较,求同存异。一般的方法是把与一些内容有关的民族舞蹈作品相互联系并加以对比与鉴赏。在这种过程中,学生或寻求同中存异,或寻求异中求同,或寻求找异同求。学生在对比鉴赏总会对具有一定关系的内容加以综合,比较研究,判断相互之间的差异关系,认识其本质和差异。运用对比欣赏的手段,可以避免民族舞蹈作品鉴赏单一性、片面化的现象,打破过去课程结构的束缚,推动其内容方法的改革,形成全方位、多形式、多层次的欣赏方式,在欣赏活动与鉴赏实践中指导他们积极参与、积极思考,在比较和欣赏的过程中帮助他们巩固旧知识、生成教学知识,互相参照中感受舞蹈、欣赏民族舞作品,拓宽美学眼界,交流探讨中提高审美能力,帮助他们对舞蹈作品获得更为深层次的感受、认识与了解,进行判断思考的训练。
比如在执教汉族民间舞蹈北歌南灯的内容时,要求学生通过观赏不同地区、不同风格的秧歌,感受南方花灯与北方秧歌音乐风格和舞蹈动作的差异,并且通过教师讲述云南地貌,学生能够快速了解云南花灯及其产生的历史根源,为以后的舞蹈动作练习,创造了思考空间。在舞蹈课程中,通过对各种作品的鉴赏,引导学生对各种作品的表现手法分类、评判,能够使学生在比较鉴赏的认知活动中获得一种美学价值素养的训练[3]。
(三)审美价值能力发展
审美价值能力,是指人在审美活动中对美的认知、感受与表现的综合素质。审美价值能力指一个人在认识活动中和进行了各种与审美、认识相关的行为之后,在认知、能力、观念、审美意识等方面均得到了提高时的一个素质。审美价值能力的好坏会直接反映着一个人对世界美的特征的认识水平和想象力,而一个人审美价值能力的好坏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当下,大部分学生对于民族舞蹈的认知和了解是相对模糊、零碎,不确定的,从而会产生一些非理性,或者想当然的情况发生。所以,教师在教授民族舞蹈中,也应该更加努力地培养学生的审美价值能力,而学生审美价值能力的培养,又与其所受到的艺术教育密不可分,如在民族舞蹈中,学生先经过有目的地和循序渐进地不断动作练习、审美元素的探究、感受舞蹈情感的过程,逐渐地对民族舞蹈有了审美认识,然后再经过老师对教学内容的巧妙设疑,并引导学生对民族舞蹈加以比较欣赏,学生的审美价值能力逐渐被激发,思维也得以训练。课堂展示与评估作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一项不可或缺的环节,就是通过展示与评估使学生真正认识到自身所掌握的实际状况,并针对教学实际状况适时作出调整,改善教学效果。并且,透过展示评估的环节,老师也能够真正掌握学生的审美价值观,经过每一堂课的训练,根据学生的实际掌握状况与教学效果,针对性地改善课堂教学,使后续的课堂教学流程得以更加完整与发展。民族舞蹈教学作为音乐学科知识系统中的重要内容,通过展示与评估环节可以知道学生对艺术作品的美学价值、文学品质、艺术特性等方面的态度,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价值能力。
例如在学习蒙古舞蹈《塔林呼恒》时,运用了合作探究学习,按照小组划分,在教师启发与协助下,学生辨析、研究该舞蹈的背景、动作、音乐、服饰等,探索规律性认识。合作探究学习为学生提供了协作、沟通的机会,从而使得每个学生都可以有效地投入到合作探究学习的活动,共同完成各项任务。通过合作研究的方式,以自由开放的形式,把课程留给每个学生,每个学生可以和小组成员合作,对老师所给出的素材和问题展开研究,既能够达到培养学生对蒙古舞蹈作品的艺术表达、思想情感、文化内容等的正确理解,还可以在研究过程中发现蒙古舞蹈《塔林呼恒》中隐含的文化审美原因,从而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实践表明,指导学生在组织学习中探索学习,学生在语言交流和动作训练中相互启迪,将自身的看到和未见、了解与被了解,通过自身的感受传达,不但能够提高学生的协作精神与语言表达意识,而且能够训练他们的洞察意识,及时发现美、感受美、欣赏美,在美的陶冶中感悟艺术内涵,培养审美价值能力。最后,在课堂表现评价环节上,指导学生通过对舞蹈加以展示,通过自评与互评方法,审美价值能力得以培养。
结语
综上所述,塑造积极的审美价值观可以从民族舞音乐、服装和舞蹈三方面入手,通过构建民族舞蹈美育体系,使学生掌握审美知识,建设自身的审美判断,发展审美价值能力,从而提升审美价值观。
参考文献
[1]洛毛措.舞蹈表演教学中的民族舞教学方式分析——评《中国民族民间舞教程》[J].中国教育学刊,2020(9):1.
[2]吴迪锋.高中舞蹈教学中的民族舞教学策略探究[J].求知导刊,2021(52):3.
[3]张莉丽.民族音乐教育与民族民间舞蹈教学实践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20(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