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简介: |
教学有法,而无定法。在如今的课堂教学中,同课异构作为提高教师教研水平的重要形式已被广泛应用,并取得了很好的教研效果。同时,这种教研形式也道出了一个深刻的哲理:在“同课”的主题探究上,表现出“教学有法”;在“异构”的课堂设计上表现出“教无定法”。本文以人民音乐出版社高中《音乐鉴赏》第16 单元第28 节《聂耳》同课异构为例,试探讨其中所蕴含的“教学有法,而无定法”的深刻哲理。 同课异构课例1:教学过程简介:①教师通过钢琴版《金蛇狂舞》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导出课题——《聂耳》。师生共同了解聂耳生平。②重点欣赏民乐完整版《金蛇狂舞》,遵循完整聆听(音频)——部分聆听(音频)——完整视听(视频)的思路,旨在让学生在感受、体验、理解音乐的基础上认识聂耳,并在此基础上认识音乐作品所表现的社会生活内容,进而懂得其作品的社会价值及艺术价值。其中重点欣赏第三部分“螺蛳结顶”,让学生通过分组练习,以“赛龙舟”的形式参与进来,课堂氛围热烈,学生兴趣较高。③欣赏聂耳的歌曲《毕业歌》,学唱歌曲片段,体会歌曲反应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壮志豪情。④总结聂耳的伟大贡献。 点评:本课例突出聆听,注重实践。首先,教师很好地抓住音乐的“音乐性”这一特点,让学生进行充分的聆听,并依照整体——部分——整体这样的程序,让学生在反复聆听、不同层次的聆听中自主体会音乐特点。其次,课堂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螺蛳结顶”环节的训练中,在感性聆听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自主选择打击乐器,自发推举队长,展开“赛龙舟”的比赛,学生学习气氛浓厚。 同课异构课例2:教学过程简介:上课前一周教师制作微课,放到校园网。学生课下下载视频,提前预习本课内容。要求学生以探究式学习小组形式分为四组,一组负责搜集聂耳生平及代表作品;二组探究学习《毕业歌》;三组探究学习《金蛇狂舞》;四组探究左翼音乐运动对其艺术创作的影响。分组及任务完成都安排在课前,并安排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将相关知识制作成PPT,课上进行展示。上课时,教师以主持人的形式出现参与教学,每组同学展示探究内容,教师补充。如在《毕业歌》探究环节,学生邀请老师伴奏,学生自主推荐指挥,集体演唱课前所学唱的歌曲,学生仿佛回到了上个世纪20、30 年代,表现出了国家有难勇于担当的热情,课堂效果很好。课堂的总结阶段,由四组同学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展开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