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音乐教材中关于维护世界和平的歌曲还有很多,例如人教版初中音乐教材八年级上册的《拉起手》,歌曲以富有活力的节奏型和青春朝气的旋律表达了和平、团结的主题。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友谊地久天长》则以舒展流畅的旋律歌颂友谊的珍贵,进而延展到与世界各国人民友谊相处,升华主题。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辛德勒的名单》主题音乐讲述了在战争年代犹太人所遭受的痛苦阴影,小提琴用其凄美哀怨的旋律倾诉着战争带来的苦难与灾害,警示着人们要铭记历史珍爱和平。
维护世界和平需要每个人的努力,青年一代是维护世界和平事业的参与者与建设者,更是世界和谐稳定发展的未来。当代青年必须承担起使命,砥砺前行,创造和谐稳定的世界。音乐课不是为了唱歌而歌唱,《尚书•舜典》曾记载“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③先秦的言志,告诉我们音乐是一种表达人的意志和伟大志向的媒介。作为一名初中音乐教师,应充分发挥音乐艺术的美育功能和教育功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意识,使其树立崇高的目标与远大的理想,树立和平的意识,遵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秉承以和为贵的儒家思想,使青春在为世界谋大同中闪放光彩。
(三)在励志流行题材歌曲中的体现
励志歌曲指的是那些能够激发青少年积极向上、培养其健康心态的歌曲作品。作为红色歌曲的一部分,流行励志歌曲具有极大地鼓舞人、激励人的教育价值。初中音乐教材中有很多青少年流行励志歌曲,例如人教版《我的未来不是梦》《隐形的翅膀》《加油,amigo》《我相信》等;人音版《怒放的生命》《少年强》等。笔者选取几首传唱度较高的作品挖掘其中的思政内涵。
《我的未来不是梦》是台湾歌手张雨生的代表作之一,创作于20世纪80年代末。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浪潮,国内经济也不断稳步发展,80年代的青少年是同祖国一起成长的新一代,他们遇到的机会和选择愈来愈多,不免会对未来产生迷茫困惑的心理。正是这首歌曲的出现,陪伴了一群群对未来迷茫彷徨的年轻人,使他们直面青春的迷茫凭借努力现自己的梦想。《隐形的翅膀》由台湾女歌手张韶涵演唱,张韶涵用她甜美又极具爆发力的演唱给这首歌曲注入了灵魂。每个人在追逐梦想的道路上不可能永远一帆风顺,但正如歌词所写“每一次都在徘徊孤单中坚强,每一次就算很受伤也不会闪泪光”。身处黑暗时,不如提灯前行,不畏失败,直面困难。《我相信》曲调高昂,振奋人心,由台湾男歌手杨培安演唱。杨培安用自己清澈、激昂的声音鼓舞了每一位成长道路上拼搏的年轻人。“我相信我就是我,我相信明天,我相信青春没有地平线”,通俗易懂的歌词激励了无数在困境中挣扎的人,带给他们永不妥协的精神和积极向上的力量。现如今的年轻人多以独生子女为主体,他们在父母的溺爱、娇宠中长大,成长的道路上一帆风顺。正是因为溺爱的家庭教育以及社会上某些不良风气,使得当今的年轻人心理极其脆弱,遇到挫折容易出现冲动过激的情绪。青少年涉世未深,过于依赖父母,容易在浮躁的社会中迷失自己。
二、价值意义
(一)理论价值
教育是立国之本,要践行新时代背景下的教育教学的新要求,必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由此形成了课程思政的教育理念。
音乐课程内含了丰富的思政教育元素,例如中国精神谱系、中华传统文化、呼唤世界和平、红色血脉赓续等思政板块,这些资源在培养学生正确的三观、树立崇高的志向、塑造健康的人格方面具有独特的德育功能,这更有利于教师在初中音乐课堂上进一步推进课程思政建设。音乐课程具有审美性、音乐性、过程性等特点,对学生的审美鉴赏、情感体验以及文化传承都具有重要的影响。学生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不仅可以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也可以培养自己的良好美德、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此外,音乐课程也具有很强的参与性与实践性,相比较与传统的思政课而言,学生对音乐课的接受程度更高。在音乐课程中适当的融入一些思政素材,不仅加深了学生对音乐作品内涵的纵向理解和横向把握,同时也为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建立搭建了一个平台。
音乐课程思政建设以多学科交叉融合为基础,同时又推动各学科的发展。挖掘初中音乐教材中的思政元素并结合音乐课的特点推进实践,与思政课、历史课、语文课、英语课等课程交叉融合,以“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形态发展,展现各个学科的本质价值,吸收各个学科的知识资源,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创新思维,实现全方位育人。
音乐课程思政的隐教性特点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道德品格,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思政教育的熏陶。例如,在学习少数民族歌曲时,同学们能直接感受到不同民族音乐的特点,这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播,也使学生能够及时性地汲取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
(二)实践价值
红色歌曲是音乐教育里极为重要的资源,它可以净化学生的心灵,塑造正确的审美价值观,引领其走向正确的方向。随着时代的发展,当代社会的包容性越来越高,其中不免会“鱼龙混杂”的出现一些低俗的文化,一些没有思想内涵甚至低俗的网络口水歌正侵蚀着青少年的思想。初中生的鉴赏能力、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弱,且正处于三观形成的关键时期,红色歌曲的学习,可以使学生了解祖国的发展历程以及灿烂锦绣的传统文化,了解革命先辈筚路蓝缕的革命主义精神,从而培养学生的奋斗精神、劳动精神、实干精神等伟大中国精神,增强民族意识与民族自豪感,将自身的理想与祖国发展紧密结合在一起,肩负起时代的使命。例如人音版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劳动号子》,其中包含了《军民大生产》《哈腰挂》《船工号子》等作品,劳动号子以其特有的节奏与风格展现了劳动人民的辛勤淳朴。在音乐课程中渗透劳动教育的思政元素有利于学生树立自觉劳动的意识,发挥吃苦耐劳的精神,摒弃不劳而获的错误思想,也有利于教师落实教育政策,推进五育并举建设。
红色歌曲有利于传承红色文化,用旋律将历史故事、革命精神、先烈事迹等具体化、形象化。随着时代的变迁,红色歌曲也被给予了新的时代内涵,从书本中的《歌唱祖国》《长江之歌》等具有时代标志的歌曲到当今流行的《不忘初心》《领航》等新时代歌曲,都为我们展现了党的百年征程与祖国当今的繁荣昌盛。学生学习初中音乐教材中的红色歌曲,有利于学生更好地了解历史、走进历史,激荡起他们心中的家国情怀,从而接受并传播当今流行的红色歌曲。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传承,让经典红色歌曲咏流传。
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音乐教材中的红色歌曲拥有极具教育价值的思政内涵,其所体现的理论价值与实践价值对音乐教育者也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作为一名新时代的音乐教师,要牢牢把握住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根本任务,在教学中除了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外,也应该潜移默化地渗透思政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帮助学生理解红色歌曲的文化内涵,培养爱国主义情怀。与此同时也要树立其正确的三观,以音乐之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与勇气,引导青少年成长为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