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在音乐教学的课堂上,教师会首先讲述与歌曲有关的历史故事,从而引起小学生的兴趣,之后教师会指导他们进行归纳,并让他们在对这个故事的体会中说出自己的领悟和理解。同时,还可以将唱歌与玩的方式相互融合,使学生之间产生良性互动。
再如,在课间进行一个歌曲接龙的比赛,所有同学都要参加,他们每人都要唱一句。还可以采取一些非常有意思的方式,如跟他们说一些有关乐器的小常识,或是讲一个音乐故事,将班级的氛围完全营造出来。在有较好教育条件的中学,还可以进行一定程度的课外教育,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在学生承受着巨大压力,童年快乐时间越来越少的情况下,音乐课程对于减轻学生的压力有着不容忽视的效果,特别是将自己国家的文化和艺术传递到学生的身上,既可以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喜爱程度,又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思想情感,逐步养成正确的“三观”。
3. 引入传统乐器,培养创造能力
小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传统乐器以长笛、二胡为主。它们的结构中包含了大量的科学知识,弹奏中体现出大量的技术和技巧。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指导学生:首先,利用常见素材来制造乐器,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其次,在音乐课堂教学中主动引导学生探究弹奏乐器的方式,以发展学生的思考能力。比如,在“自编小提琴”这一课程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做一些诸如长笛、二胡之类的传统乐器。第一步,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做一种类似于长笛的乐器。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将长笛放在讲台上,让学生了解长笛的结构特征,例如长笛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它的特征是什么?学生可以看出笛子是由竹管制成的,笛子上有许多的小孔,从而了解到笛子的基本特征。之后,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长笛制作的录像,让同学们跟着录像的说明去做。学生可以准备一只竹管,然后用小刀在竹管上刻出小孔,还可以用橡皮泥作为笛塞,填充在笛子的端口,来体验笛子制作过程中的乐趣。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指导同学们在长笛、二胡等不同的乐器上进行自主探索,例如,在弹奏二胡时,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去观察二胡的构造,发现二胡主要由琴筒、琴杆、琴轴、琴弦、琴弓等部分组成。学生可以拉开琴杆,去感受二胡的声音,感受它的苍凉、沉重,进而对二胡的演奏产生兴趣。教师通过指导学生端正的坐姿,右手放松、弯曲呈半握拳状,来具体学习二胡的演奏方法。在此过程中,可以使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体会到学习音乐的乐趣。
4. 丰富音乐课堂的教学形式
在小学音乐教育中,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不应仅限于“学生的审美”,应根据其生理和心理发展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音乐教育的活动。小学生天性单纯好奇,勇于尝试,所以教师们应为学生们提供一些可以让他们参加到优秀传统文化活动中的机会,让学生在音乐活动中,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获得更为真实、具体的优秀传统文化学习感受。
比如,在《新年好》歌曲的教学中,教师可先让学生回想一下,在新年里,人们都会干些什么,都会有怎样的心情,以及整体的气氛是怎样的。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们自由交流自己记忆中的春节是什么样子,使每一位学生都可以参与到音乐学习活动中来。最后,教师要对讨论内容进行小结,让同学们对音乐活动课的话题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教师要抓住春节的特殊风俗,如放鞭炮、吃团圆饭、拜年等,使学生在学习音乐的同时,也能学会一些传统的礼节。教师也可以为同学们创造一个“春节”的情景,让同学们通过唱歌来互相祝贺。教师们可以使用一些跟传统节日有关的材料,来为学生们创造一些跟他们的生活有关的音乐学习环境,这样可以让学生们更好地感受到在音乐中所表现出来的感情,从而提高他们的音乐鉴赏能力。
5. 跨学科课堂教学,将音乐课堂教学与传统文化有效融合
在将传统文化与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进行有效融合时,教师还可以积极开展跨学科教学,即将音乐课程与其他学科有效融合,将戏剧、诗歌、美术等其他传统文化科目与音乐课程教学相结合,使学生对各类传统文化有一定认识,提高音乐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比如,在《刘三姐》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在此基础上引入传统茶文化,从而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提高小学音乐课堂的教学效率。
6. 让学生多了解传统乐器
中国作为一个古老的国家,有着悠久的音乐史,乐器十分丰富,而且每一种都有独特的风格,让人耳目一新。可以说,真正会弹奏的人仅是一小部分,至于那些非音乐界人士,他们甚至不认识这些乐器,更别说弹奏。然而,这些乐器都是我们国家的文化遗产,绝不能丢失,因此有必要让大家认识这些乐器。这一任务必须从小就被灌输给下一代的文化传承。在音乐教学过程中,由于好奇心的驱使,学生会对这种以器乐为主导的声乐文化产生了很大的兴趣,不自觉地去尝试。教师可以因势利导,进行课堂教学,在课堂上,当中学生被乐曲所陶醉时,教师就可以不失机会地给他们解释这些乐曲是由哪种乐器演奏的,并用生动的语言对其进行介绍,激发小学生的兴趣,更好地让小学生记忆乐器的名称和演奏特点。在这种课堂互动中,每一次课后,幼儿都会学习到更多的乐器知识,了解哪些名曲是由何种乐器弹奏出来的,教师也可视教学需要,安排适当的时间,让同学们更好地学习传统音乐。比如,针对同学们的兴趣,腾出一节课,组织同学们参加一次关于乐器的比赛,让同学们在比赛中谈谈自己对乐器的认识,并对成绩优异的同学给予一定的奖励,这种灵活、活泼的课堂教学方法,可以使同学们更加深入地认识各种乐器,进而培养自己的兴趣,使中华传统文化代代相传。
综上所述,将传统文化融入小学音乐课堂,会给音乐教育带来新的时代内涵。教师们应该在音乐课堂上注重多样化、生活化、新奇化的课堂教学方式,以继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作为主要的教育目的,让孩子们在快乐的学习过程中,体会到民族音乐文化的独特性、传统文化的内涵和艺术特色,从而让孩子们在音乐素养、思维品质、审美情趣等方面,更好地体会并感受到传统文化的智慧、道德和人文素养,更好地培养孩子们的道德情操、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郑金贞《小学音乐课堂中传统音乐文化的融合探析》,《考试周刊》2022年第47期。
[2]尹航《论传统文化在小学音乐课程教学创新中的有效渗透》,《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2022年第12期。
[3]徐烁昕《民族民间音乐文化认知在小教中的培养》,《艺术评鉴》2017年第22期。
[4]周逸飞、刘永福《关于小学音乐教学中弘扬民族音乐的调查与思考》,《扬州教育学院学报》2017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