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 小学音乐论文

浅谈小学乐理习得的有效策略——以“力度”教学为例

作者:余姚市东风小学教育集团 潘蕾蕾 来源: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2024-08-16

  (2)延展学习载体

  第一次接触力度概念后,若后续没有相关学习要求,那么音乐教师应该产生体系意识。由于学生最终的学习成果呈现即是教师教学形态的折射,如何延展教学载体就体现了教师的“体系意识”。对此,教师可以在学生初次接触力度这一概念后,在接下来的课程中选择一首歌曲进行实践。

谱例1《动物说话》

  针对《动物说话》的教学,教师可以如此设计:第一,要求学生用不同的力度来演唱乐句,感受音乐强弱变化带来的趣味感;第二,让学生用弱于演唱的声音来拍手或者跺脚,这样既可以避免因肢体声音带来的嘈杂,又可以进一步感知力度的微妙;第三,让男生、女生分开演唱,或者分角色演唱,这样既可以对比男生、女生的音色特点,又可以感受“叽”和“嘎”的自然声力度差异。

  对于一个知识点的教学载体的选择,是需要教师充分运用教学智慧的。在《动物说话》这一课中,教材并没有对力度做出教学要求,但是作为一名有“体系意识”的教师来说,应该做到善于运用作品,有效巩固已学知识。

  (3)迁移相关乐理

  学习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它广泛地存在于知识、技能、态度和行为规范的学习中。任何一种学习都要受到学习者已有知识、经验、技能、态度等的影响,可以说只要有学习,就会有迁移。迁移是学习的继续和巩固,又是提高和深化学习的条件,可见学习与迁移不可分割。

  在力度教学中,音乐符号的书写表达是f、p等,而强弱作为符号出现则是在二年级下学期,如果期间教师没有任何的教学强化,相信待到二年级学习该符号时,学生对于力度概念的认知将几乎为零。但仔细翻阅教材后就会发现,关于强弱的音乐符号标记,在一年级下册教学内容《布谷》中就已出现。

谱例2《布谷》

  尽管该单元没有任何关于力度的教学要求,但作为一名具备整合能力的教师,应该把这首作品作为一个很好的载体。原因有三:其一,p为弱的含义首次出现,因此强化首次记忆十分重要,可以为之后的f、p学习进行合理铺垫。其二,在本首歌曲中出现了四年级教学内容中的“渐弱”,教师可以通过该部分力度变化,深化学生的力度认知,让他们知道力度不是只有强和弱两种色彩,且力度之间的转换是有梯度的。其三,在本首歌曲当中,还出现了音乐速度“渐慢”要求,如果不进行第一步和第二步教学,学生就易出现认知混乱。若以图示来表示“体系教学”理念,可参见图3。

图3

   (二)巧布局—面向全体学生,走向共同进步

  围棋中的每一枚棋子都是平等的,暂时抑或是局部的胜利都不等于最终的胜利。教学亦如此,面向全体学生是课程标准始终强调的,也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教学理念之一。学生最终体现出来的学习差异,除了一部分是由个人能力因素引发外,教师繁重的工作致使其无暇赋予学生更多的关注也是其因。在每次调研中,我们总能发现极小部分的“困难户”、绝大部分的“中坚力量”和一部分“高质骨干”。教师经常会说:花在几个“困难户”身上的时间可以提优出一群“高质骨干”。面对费时、费力、低收效的困局,教师需要巧布局,下好“三手棋”,这样共同进步就不会成为一句空话。

  1. 先手—下好“提低”大棋

  弈者为夺取胜利,必须在战斗中取得主动权。为了争取主动,取得胜利,每下一子都要使对方必应,其为先手。以笔者所在的学校为参照,每个班几乎都有5—10个“困难户”,这些学生的共同点是:平时上课“身在神游”,自动屏蔽所有上课内容;复习巩固时则“刀枪不入”。之所以称其为“大棋”,是因为这区区几个人会极大地“破坏”班级的平衡,因此下好“提低”大棋意义非凡。

  由于这类学生长期处于班级低水平层次,导致他们体会不到学习的喜悦。事实上,他们比其他学生更需要得到教师的指导,因此教师的“先手”尤为重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主动地去适应他们,并且迫使他们应对。比如,针对他们进行分层教学,以此提高他们的课堂习得;对他们的提问方式可以设计得更直白、更浅显些;可以基于他们的理解能力去设计更有针对性的提问,帮助他们获得更多的成就感,激发学习的能动性。以“力度”的提问为例,教师可以设计以下问题:请你们在书上找一找力度记号;在这首乐曲里,哪几个乐句需要适当加强力度呢?务必做到教师每走一步,都能引发他们的回应。

  此外,对这部分学生进行个性化评价也尤为有效。“XX成长手册”是我校的一项特色评价系统,就音乐学科而言,每一项考核内容都有针对性,力求帮助学生全面发展,并形成清晰的形成性评价。一个个小印章,代表了学生的每一次“高光时刻”。这种“高光时刻”可能是一次课堂回答,可能是一次简单的吹奏表演,也可能是某次上课特别认真、笔记做得及时准确。待学期结束后,没有一个学生的成长册上是“雪白”一片,所收获的学习成果更令他们倍感珍贵。

  2. 本手—建设“扩中”队伍

  本手意为掌握一般分寸的合乎本分之著手。“本手”的字面意思为本分的一手,常常形容在棋局当下选择中庸的一手,但中庸并不等同于“平庸”。

  在一个班级中,数量最多的永远是“中坚力量”。这部分学生的特点是学习努力、成绩中庸,各方面能力均衡,可以算是合格的优秀学生。一般来说,这部分学生得到教师的关注相对较少,但鉴于他们对学习有一定的主观能动性,可以营造班级浓厚的学习氛围、提高班级的课堂习得,因此“扩中”建设至关重要。

  由于这部分学生同样需要表现机会,因此教师可以适当体现学习迁移。比如,在教授歌曲《西风的话》时,教师可以这样设计问题:乐句以mp的力度开始,结尾渐弱,表示一个乐句的结束。除了这样的书面表达外,你还有其他适合的设计吗?

谱例3

  很多学生会在第一小节的第三或第四拍设计一个渐强符号,使乐句起伏得更为丰富。由占比较大的“中坚力量”带动整个班级的学习激情,最为快速有效。因此,不要让他们的优秀成为教师忽视的理由。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