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 小学音乐论文

打开思维之墙 让课堂更“营养”——全维视角下教材解读的有效策略

作者:金华市金东区教育中心 方玲 来源: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2024-06-04

  (三)做回作者,知何以然

  每首音乐作品都包含了作曲家的创作意图与初心,站在作曲家的角度看作品,能更清晰、更深入地解读作品。认识一个人或物,首先要知道它是什么?长什么样?然后还要知道为什么会是这样的?因此,解读作品,首先要看创作动机,即作曲家为什么创作这首作品?作品表达了什么?用什么样的音乐体裁创作的?用大调还是小调来表现喜怒哀乐?作品风格更易于哪个层次的听众接受?这些丰富的作品内涵都可以从作曲家的角度去挖掘。如果缺失了对这些要素的解读,那么教学就犹如缺少了“灵魂”,没有了深度与高度。

  如果说谱面分析是对音乐作品的外在认知,那么对作曲家的创作技术、创作主题的解读就是对作品的内在认知。因为教材除了有音乐知识、技能的“明线”外,还有文化、思想情感的“隐线”需要我们去挖掘。以歌曲《樱花》为例,这首作品描写了日本人民爱樱花、赏樱花的愉悦情境,被称为日本第二国歌。樱花盛开之际,如云似霞,极为壮观。生命就如樱花般短暂,但并不是所有的生命都似樱花般灿烂。我们应该像樱花一样笑着面对生活的一切,即使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也要跳出最美的一支舞。只有站在作者创作的角度去深入解读,才能解读到《樱花》的哀婉之美—都节调式,余韵之美—直声减弱尾音,以及自然朴素之美—节奏简单平稳。

  (四)做位教者,有法使然

  做位教者,就该对教材有深入的解读、浅易的输出,才能让学生在课堂中汲取营养、获取价值。教育心理学理论指出:“当新知识与原有知识存在着较大梯度,或是形成拐点时;当学生对知识的接受,需要增加思维加工的梯度时,就会形成教学难点。”音乐教材知识体系的纵向衔接、横向延伸,在教材中都有或明或暗的显现与提示。例如针对“人音版”音乐教科书二年级上册中的作品《小狗圆舞曲》,可以一幅生动活泼的“小狗形态图”加上曲线示意图,把抽象的作品化为形象的生活画面呈现在学生眼前。(见图2)作为教师,我们如何准确地将插图与音乐进行嫁接呢?教材给了我们很多的提示:不同音乐片段的点、线与旋律、节奏的关系,以及与小狗动态形象的联想等,这些都是教学方法与形式的有效提示。只要用心去发现,就能读到教材文本蕴含的那些只可意会却无法言传的“教学语言”,这样的惊喜在每一课都有。

正在加载图片

  图2

  再如,“人音版”音乐教科书一年级下册中的作品《牧童》,其旋律走向与内容的意境表达非常贴合,只要我们用心去解读音乐本体,就不难发现隐藏其中的巧妙之处。(见图3) 我们可以把歌曲的旋律特点、情感表达、意境描述设计成一幅美丽的自然风景图,唯美而形象。(见图4)教师不应只是会唱教材中的一首首歌曲,只了解乐曲的旋律走向、演奏乐器、作者背景等,还要将这些素材配以科学合理的方法展开教学,实现一举多得,才能实现高效的音乐课堂教学。

正在加载图片

  图3《牧童》教学设计

正在加载图片

  图4

  三、小结

  教材是专家精挑细选出来供学生学习的材料。打开我们思维之墙,全维度地解读教材,让教学深刻而易懂,才能让我们的课堂有营养、有价值,才能看清楚教材的“高矮胖瘦”和内在实质。音乐教材中所选择的一个个作品,其内容本身就存在着灵活性与开放性,音乐教师对作品的理解与把握是否科学合理,将深深地影响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是否准确扎实。若想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就要更好地加强音乐专业知识技能、提升相关文化素养,这样才能更准确地解读教材,才能更科学地引导学生学习。作为一线音乐教师,我们应努力学习,深度解读教材,全维度审视教材,合理运用教材,懂得用教材去教音乐,而不是教教材上的音乐,才能发挥教材的最佳育人功能!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