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代心理学认为,音乐感知是多感知系统协同的认知活动,并不仅仅局限于听。根据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通过“耳闻目睹”的形式,将音乐的不同要素具体化、形象化、生动化,能帮助学生体验和理解音乐,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进而提高音乐表现力和创造力。本文以《小猫圆舞曲》为例,对在欣赏课中有效地进行可视化教学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低年级可视化欣赏教学耳闻目睹
长期以来,在我国小学音乐欣赏课中,教师们还是习惯使用传统落后的教学模式,即将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和主观印象灌输给学生,而不是进行有意义的引导,师生课堂上互动活动也较少,对作品的发掘不够深入,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导致学生对音乐毫无见解,有的只是教师灌输的知识,而不是自己的认识。新课标要求:欣赏是重要的音乐学习领域,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小学生因为阅历浅,缺乏对音乐的欣赏能力, 尤其是对纯器乐曲等抽象度高、理解难度大的课程,学生往往会出现听“天书”的状态。因此,如何提高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让他们能够自主地体验、思考,学会欣赏,是音乐教师要攻克的一个重要难题。
奥尔夫、达尔克罗兹是世界两大重要的音乐教育体系,有着比较新颖的教学理念和方法。随着时代的发展,它们在国内得到了迅速的传播,从学校基础音乐教育的课程改革,到校外社会音乐教育机构的推广,其影响显而易见。一直以来,艺术家们也都在探索音乐与其他感官的联系,中国著名美学大师宗白华先生指出: 一个充满音乐情趣的宇宙,是中国画家、诗人的艺术境界。他还举出例证来具体说明绘画有气韵,就能给欣赏者一种音乐感。大师的理念对我们的音乐欣赏教学与研究启发很大,于是我们设想,对低年级学生,如果将“耳、闻”的音乐,加上“目、睹”的视觉,即运用信息技术适当地将图、文、声、像与听音乐结合起来,器乐欣赏课的教学效果是否会更好呢?笔者试通过小学二年级的一节欣赏课《小猫的圆舞曲》为例,针对器乐欣赏可视化教学谈谈几点体会。
一、探索及研究
《小猫的圆舞曲》是美国作曲家安德森所写的一部管弦乐作品,虽短小,却拥有较为复杂的教学内容,比较难但也是较好的教学题材,例如,歌曲里面包含了三部曲式结构,节拍、力度、情绪、体裁等重难点知识。根据课改要求,音乐要素的学习不能停留在讲解、传授的浅层面上,要用丰富的音乐活动让低年级学生去体验。于是在设计课时,笔者从可视化角度出发,活动环环相扣,并将这一理念贯穿全课。
1.重视“导入”,营造氛围,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
文章写得好不好关键看“凤头”,同样,一堂课的好坏,关键在是否能有一个精彩的开篇,一个让人想知道后续内容的引子。教师要利用导入引起学生的兴趣,才能让他们全身心地融入课堂的学习之中。
例如,这首乐曲先后两段都出现了乐器模拟的小猫叫声, 为了让学生自己发现这个有趣的特点,用童话故事作为引子,渲染一个纯真的氛围,从听音乐、找朋友开始,并展示4幅图片供学生选择,聆听中加入直观的印象,让学生自己能够判断出朋友就是小猫,并继续引导他们思考,小猫的叫声是什么乐器模拟的? 通过第二遍聆听,基础好的学生能够正确判断出是小提琴的音色, 对判断正确的学生来说也是一个极大的鼓励。在后续的讲解中,教师用图片、模拟演奏、模拟演唱的方式去教授模拟叫声,学生自然而然地被吸引,并跟上老师的教学节奏。
2.强调“体验”,身临其境,帮助学生掌握重点难点
大家都知道3D、4D电影好看,关键就是能享受身临其境的感觉。音乐课堂教学也是一样的道理,要用各种教学手段让学生们能够亲身体验、感受到乐的美妙。
在教授新课过程中,利用可视化的方式将音乐表达的内容、重难点展现给学生,解决学生听不懂的问题。一是关注主题记忆。在欣赏音乐时,主题学习十分重要。A段前半部分旋律柔和,用蓝色的猫爪和小猫头像的图形谱在节奏强拍出现处标注,生动地提示旋律走向,让学生直观地“看见”音乐乐句、乐段、旋律的变化。为了强化记忆,教师可以将这段填入歌词, 用接龙唱的游戏与聆听结合起来,丰富学生的音乐感受。二是体会力度速度。A段的后半段,旋律音变得短促有力,韵律感更强。通过将蓝色的猫爪换成红色, 借助色彩的艺术感知音乐,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因为视觉上色彩变化的感受比语言描述更直观,同时,还会引发学生们的思考。有学生发现A段的后半段有两处的猫叫声没有之前那么连贯,速度快了些,提出这两处可以换上黄色的小猫头像, 以提示他们演奏乐器变为管乐器,力度速度发生了改变。在聆听B段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听一听,然后与A段相比较有什么特点,学生能很快找到旋律、情绪上出现的变化,还有细心的学生能听出B段没有小猫的叫声了。接下来在听第二遍的时候,出示图形谱,让学生观察乐曲在什么时候加入了铃鼓伴奏,课件同步显示动画效果,出现4只小猫,并在敲击时长出胡须,学生们对乐句划分以及韵律特点一目了然。三是感受节拍强弱。请学生根据图形谱用铃鼓给乐曲伴奏,并请学生再次感受,这三次敲击的强弱,学生能很快分辨出是强拍,教师可以带着他们一起用律动体验三处的强拍并通过舞蹈表演,强化其印象。四是理解音乐体裁。这首乐曲的体裁是圆舞曲,用传统机械死板的方法介绍乐理知识效果很差。本课巧妙地运用电影《灰姑娘》里的片段,以及男女生舞蹈合作表演,让学生亲身体验,并用为B段舞曲取名字的方式,来引出“圆舞曲”这种音乐体裁的介绍,将本节课推向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