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白峰镇中心小学以“一撇一捺写好人,做个有根基的现代人”作为教育理念。音乐教研组将“撇捺乐人”作为音乐学科的教学宗旨,以此开发适合农村学校的口风琴校本课程。为使口风琴校本课程更加规范化,并在平时的教学中经得起实践的考验,有一套自己的校本教材必不可少,本文就编写校本教材探索过程中引发的思考展开阐述。
【关键词】“撇捺乐人” 教材空间 文件夹教材
目前,由于近几年实行音乐教材的重复利用,学生手上没有音乐书,每次口风琴练习的曲目都需要教师一张一张复印,给教学带来了很多麻烦。而教师每节课选择曲目进行练习,随意性比较强,难免会违背学习乐器由浅至深、循序渐进的系统性规律。
基于以上现状,我们以为学生迫切需要一套为他们量身定做的教材。根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精神,教材在选择曲目时要寻求方方面面的平衡。如练习曲与乐曲的平衡、西洋与民族的平衡,古典与现代的平衡等。另外根据学生学习能力的不同,从我校提出的“撇捺乐人”教学理念出发,需要在教材上体现出各方面的平衡,让这个“人”字具有艺术的美感。
一、技艺平衡——撇之技术支撑捺之艺术畅享
根据本校学生特点,一、二年级由兼职教师教授音乐课。为此,在创编入门阶段的乐曲时要放慢脚步,扎实打好手指站立基本功的同时还要考虑到三年级学生的音乐审美感受,充分调动兴趣的同时还要树立演奏的信心。为此笔者翻阅了大量有关键盘乐器教学的资料,发现《巴斯蒂安钢琴教程》中,有些曲子非常适合初学的学生演奏,教材中所提倡的手位练习可为以后移调弹奏打下一定的基础。
1.识谱认音创编为主
借鉴奇美口风琴教材的编写特点,简单的入门教学后,笔者创编单音手指站立教学练习曲,看似只有一个音符的吹奏也可以让学生体验音乐中节奏与力度变化的美感,从中感受气息控制与音量的关系,如《前进走后退走》:
2.手位练习奇趣无比
在学会七个音符后,一般教师会将乐曲直接交给学生弹奏。其实对于学生来说,这是件很难的事,各种奇异的手型随着旋律的起伏开始层出不穷,两极分化就此开始。因为教师忽略了手位练习的重要性,即当1 拇指在E 音时,5 指自然会在B 音上的。手位练习加上相应的乐曲能有效提高学生的演奏能力,并呈螺旋形上升。
下面的乐曲既练技术,又不失音乐的美感,而且旋律形象生动:
《毛毛虫爬行》
3.教材歌曲花样渗透
三年级教材内的歌曲对于学生当前的演奏水平来说,很难完成,因此需要变着花样出现在校本教材中。
花样一:选择一二年级的乐曲,如《小雨沙沙》,乐曲跳动小、旋律简单,而且学生可以边弹边唱。花样二:选择教材中欣赏曲的片段,有些欣赏曲的主旋律其实不难,有些学生的音域没有办法表现,就用口风琴代替,可以达到双赢的效果。花样三:为教材中的歌曲伴奏,在三年级的人音版教材中,就有《一只鸟仔》和《捉迷藏》这两首乐曲,直接有口风琴的伴奏谱,用几个简单的音组合成节奏音型式的伴奏,作为歌唱教学的延伸,较受学生欢迎。
二、海纳百川——撇之民族传承捺之国外延伸
选择具有欣赏价值,能够唤起美感的歌曲和乐曲作为口风琴教材的内容非常重要。其实学生的学习能力比我们想象的要强得多。选材时我们首先考虑到我国民族音乐的题材,如教材中的《茉莉花》和《杨柳青》就展现了我国不同地区民歌的魅力。
其实国外适合口风琴演奏的曲子有很多,但挑曲子就像是挑合适的衣服,什么样的季节选什么样的衣服,学生的程度决定教师可以选择哪些曲目。比如,美国民歌《红河谷》、意大利民歌《桑塔露琪亚》、奥地利舒伯特的《摇篮曲》、苏联罗代金的《山楂树》。在选择外国作品时,尽量呈现不同国家的代表作。编写校本教材时,选曲的过程其实是教师自己音乐品位提升的过程,更是教师扩大自己音乐知识量的过程,也是从教师教书匠到教育者转变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