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 小学音乐论文

竖笛教学对音乐教学的辅助作用——以东北师大附属小学为例

作者:张媛媛 田大志 来源: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2019-08-22

  2. 教师在钢琴上弹奏歌曲《晚风》第一声部,请同学们欣赏并判断歌曲是几拍子的。( 教师边弹奏边用手拍节拍,提示学生根据强弱拍规律判断节拍)

  3. 老师背唱歌曲曲谱,学生跟老师一起击拍, ( 强拍双手掌拍手,次强拍单手掌与拳互击,弱拍拍腿) 进一步感受6 /8 拍的强弱规律。

  4. 教师示范6 /8 拍指挥方法和图示学生模仿,随着老师范唱的旋律挥拍指挥。

  5. 老师用竖笛吹奏歌曲第一声部,学生随音乐挥拍指挥。

  6. 学生听老师用竖笛吹奏第一声部,并看谱视唱。

  7. 学生看谱视奏歌曲《晚风》第一声部。

  8. 听老师再次范奏歌曲《晚风》第一声部,听辨演奏的音色有什么特点,能让你想象到音乐中表现的“晚风”应该是什么感觉? ( 音色柔和,甜美) 师: 我们所要表现的“晚风”,抑或是夏日傍晚清凉的风,它给人带来愉悦和惬意,这种晚风的感受最适合用轻柔的音色来表现,我们在吹奏时要控制好气息,融入自己最美好的感受和想象。9. 请一名学生吹奏歌曲《晚风》第一声部,老师演奏第二声部,学生欣赏二声部合奏。

  10. 师: 刚才大家听到的是歌曲《晚风》两个声部的合奏,好听吗? 你能按照曲谱,把歌曲的第二声部柔和地演奏出来吗?

  11. 你能根据分工演奏好自己的声部吗?

  12. 在参与合奏过程中,你能听到两个声部合奏的音乐效果吗? 师: 不论是合奏还是合唱,最关键的一点是一个“合”字,即合作、融合,也就是要互相倾听合作,让声音柔和起来,让自己的声音与他人的声音融合到一起。

  13. 我们用竖笛共同演奏了《晚风》的两个声部,带给我们的是美好祥和幸福愉快的感受,你能用歌声把同样的意境表现出来吗?

  第一,学生听辨出歌曲《晚风》的节拍特点,练习了用手跟着6 /8 的音乐击拍,学习了6 /8 拍指挥图示和指挥方法,并用竖笛演奏和演唱等形式表现了6 /8 拍歌曲。学生对6 /8 拍歌曲的感受与理解比较扎实,提升了知识技能水平,为表现歌曲做了很好的铺垫。

  第二,学生在课堂活动中学会了运用竖笛吹奏歌曲的两个声部,并辅助学会了演唱歌曲的两个声部; 学会了运用竖笛进行二声部合奏,并辅助学会了进行二声部歌唱,在合奏与合唱中,培养了良好的多声部听觉习惯。

  第三,教师通过对歌曲《晚风》所传达出的真实情感体验来指导学生用正确的音色和方法演奏,这种对音乐的感悟、理解和表现是随时随地的,是与歌曲学习有机结合,而非割裂开来单独进行的。这种做法的最大好处在于,学生在音乐学习过程中不单纯关注知识与技能,更关注如何将知识与技能更好地转化为对音乐的把握和表现,其关注的核心是音乐本身。因此,学习活动必然离不开音乐审美体验,学生始终在倾听音乐、感悟音乐、表现音乐和创造音乐,与音乐对话,与音乐融为一体,享受音乐的美。

  三、竖笛教学对其他教学形式的辅助作用

  1. 竖笛教学对欣赏教学的辅助作用

  教材中的欣赏曲目非常经典动听,怎么能让孩子们更喜欢呢? 可以把欣赏曲来演奏旋律,比如教材第八册欣赏曲《森林的歌声》,老师可以给学生进行吹奏表演,当然一部分有能力的同学也可以进行演奏的练习。

  2. 竖笛教学对创作教学的辅助作用

  《乒乓变奏曲》就是一节竖笛与欣赏教学、创作教学的整合课。从聆听角度要达到的主要教学目标是,让学生通过聆听、感受、演唱等形式记忆音乐主题,同时听辨出这一主题在全曲中变奏的次数。而在“竖笛整合教学模式”中,把这首简短的欣赏曲目以聆听、演唱、演奏、创作多种形式综合作用给学生,在丰富的音乐实践活动中,记忆主题音乐,并通过节拍、节奏等音乐要素的变化,巧妙地运用竖笛学习的实践法、探讨研究法进行音乐创作,感受音乐变奏所带来的不同的艺术效果,体验创作的乐趣,分享创作的喜悦。

  3. 竖笛教学还可以作为简易伴奏教学

  ( 1) 可以用竖笛代替钢琴为歌曲伴奏,让部分学生吹奏歌曲旋律,为其他同学演唱伴奏,老师不但能进一步得到“解放”,还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 2) 也可以根据歌曲的需要,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创编一些简单的伴奏,比如学完歌曲《小白船》,根据三拍子的歌曲写一些如1 = F3 /4 1 3 3 | 3 5 5 | | 类似的伴奏,既简单效果又好,学生都非常乐意练习。例如在第六册《顽皮的杜鹃》一课中,可以用竖笛吹奏布谷鸟的叫声“咕咕”的音高5、3。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