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信息
您还未登陆,点击这里进行登陆操作;注册请点击这里

标题: 小学音乐课实施“器乐进课堂”的探索与尝试
查看权限: 需要 [普通会员] 级别以上才能查看。
发布时间: 2019-06-24 08:37:26
信息简介:   摘要:在小学音乐课实施“器乐进课堂”模式,是学校音乐教育的必然。它以培养审美能力为首要目标,对教学模式进行探索实践,选择适当的乐器进行分组教学,多途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教学模式等提高教学效果。它的实施,能促进学生欣赏、唱歌、音乐常识等相关能力的提升,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能力,促进学生情感体验,培养审美情趣,还能促进教师教学和科研能力同步发展。这一教学模式值得推广。  关键词:小学音乐课 器乐进课堂 审美能力 探索与尝试 价值  随着社会的发展, 人们对于音乐教育功能的认识不断提高。器乐作为音乐的重要表现形式,如今已备受广大学生和家长的关注。《音乐课程标准》对器乐演奏教学有这样的表述:“器乐演奏对于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对音乐的理解、表现、创造能力有重要的意义。”由此可见,器乐进课堂已成为学校音乐教育的必然。器乐应当如何进课堂呢? 为此,笔者在高校服务社会锻炼期间,到黄冈市实验小学一、二年级开展了“器乐进课堂”的探索和实践,对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一、小学音乐课实施“器乐进课堂”应以培养审美能力为首要目标  小学音乐课堂器乐教学的目标, 是通过器乐演奏的感知实践,让学生掌握基础的演奏技能,培养学生感受音乐、理解和表现音乐、创造音乐的能力,最后达到提高审美能力的目的。在审美能力中,教师应主要培养学生的审美态度。审美态度,是指“主体对客体的一种特殊反映形式,它是一种无直接实用和个人功利目的的观赏态度。”①审美态度是一种审美能力,“态度的结构包括三个成分:认知成分、情感成分和意动成分”②。  在审美过程中,教师要培养学生包括音乐感知、音乐想象、音乐联想、音乐情感、音乐评价、音乐表现、音乐创造等方面的能力,培养他们对音乐的热爱和表现力、想象力以及感受美的能力,进行审美教育,才能达到开展器乐教学的目标。  二、小学音乐课实施“器乐进课堂”模式的探索与尝试  (一)选择适当的乐器进行分组教学  实施“器乐进课堂”的实践,在选择乐器时,一定要符合三个要求:一是符合《音乐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二是适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三是应考虑本地的经济水平。基于以上情况,笔者在实验小学一、二年级实施“器乐进课堂”项目时,选择了钢琴、尤克里里和非洲鼓作为教学乐器,在初步阶段可以进行分组教学,后期可以合并起来进行合奏齐奏训练。  钢琴是乐器之王,地位不容置疑。但由于它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