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阶段音乐课是一门必不可少的以艺术手段对儿童进行生动活泼的思想教育和审美教育的课程。如果有一个学生不认真,动作不协调,就会影响甚至破坏场面的美感。通过步调一致的训练,久而久之,学生们就养成了一种自觉遵守纪律、主动关心帮助他人、注意集体协作的行为习惯。在小学阶段音乐教学应多与舞蹈内容有机主动地结合起来,才能更科学更实际地与儿童的年龄特征相适应,才能更好地开发儿童智力。
第一,音乐课多与舞蹈内容结合起来,对人体各运动系统和谐发展能起到重要作用。从我们日常生活中随时可以看到,人的一切运动都带有节奏感、时间性、韵律性及舞蹈性。这说明运动艺术及舞蹈艺术与音乐艺术有着天然的联系。古人有三位一体之说。例如:有一种人走过我们面前时,会给人一种美感,是因为这种人的动作、体态带有和谐的节奏性、时间性,还有令人难忘的运动舞蹈性;而当另一种人经过我们面前时,人就感觉粗俗、乏味、笨愚,甚至有些跟熊的姿态差不多,给人增添心理压力。这就是人在运动时的节奏性和体姿不和谐而不能给人美感。归根结底,是从小没有接受律与动的综合训练才导致这种不良后果。又如,运动员在运动场上驰骋时,也是一种有节奏的身体各个部位的和谐运动。当他们跑得有气无力时,一听到运动员进行曲,胜利的信心就会倍增,运动的周期性、节奏性就明显强烈了。所以,小学音乐课必须不断地与儿童的不同年龄特征相结合、与舞蹈内容相结合,以促进儿童身体健康发展。
第二,音乐课与舞蹈内容相结合是一种有趣的创造性教学活动。儿童在长身体、长知识的阶段,他们的一切活动都在自觉不自觉地进行着。只有在教师正确的引导下,把节奏感、美感、乐感、运动感等方面能力,在音乐课上与舞蹈内容结合起来,在教和学的活动中才得以体现。在音乐课的实践活动中我不断地认识到,多把音乐与舞蹈内容结合起来,是一种生动活泼、最有趣最有创造性的教学形式。律动训练是适合小学生生理特点的,是教和学的有机结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把全部的感情投入到音乐意境中去,引导学生尽情地吸收曲子的思想内容,同时还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创造性,把乐曲与现实生活内容联系起来,让学生把一个个音符都化作活生生的、经过提炼的与生活内容相联系的具体动作。这样就能促使学生身体各运动部位正常发育,也能促使体质不断增强,还能使学生在舞蹈训练中感受美的熏陶,更使学生体验到集体凝聚力,使同学之间的友情加深,使他们在团结、有趣、紧张、活泼的天地里生活,因而是一种有创造性的教学形式。
第三,在音乐教学中进行舞蹈训练,能激发小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以及思维能力。在一堂音乐课中,教师和学生是共同活动的,注意力也是非常集中的。而我呢,把每一个节拍、音符、强弱都给学生演示,让学生兴奋地接受。等学生接受后,我会充分利用时机,让学生试着以乐曲为指导,用想象的翅膀,进行舞蹈动作的创造探索。教师也在这个过程中思索、牵引,学生也就不断地克服自身的惰性,做好身体和精神的准备。如果经常重复,学生也会厌倦的,可以适当停一下动作练习,有利于学生对曲子更充分有效地理解感受,从而使学生的注意力又集中起来,提高对舞蹈探索的兴趣。从运动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当人体大脑处于兴奋状态时,最有利于创造并学会动作技能。这主要取决于教师的创造性地引导以及对学生积极性的调动,这样就使学生的想象力充分发挥出来,更能促进学生创造力与思维能力的发展。
第四,在音乐教学中加强舞蹈动作的训练,能提升学生对其他学科的兴趣,还能改善师生关系。曲子中的语句与生活内容接近,再加上舞蹈训练,就能使其他学科的学习得到显著效果。例如:对学生学习效果较显著,在不知不觉中就积累了丰富的语句,又让学生把训练时的感受表述出来,是对说话能力的巩固训练。小学教师如果把自己所带基础课与音乐舞蹈训练结合起来,会得到很好的教学效果,还加深了师生之间心灵上的默契。所以教师应把智育、美育和音乐舞蹈艺术主动地结合起来。
第五,音乐教学中增加舞蹈内容,可以培养学生各种能力的综合发展。小学音乐教材大多是儿童歌曲,节奏感强、思想性强、生活气息浓。体现着多种能力的训练。如果多与舞蹈内容结合,就更能体现对儿童多种能力的创造性发展,把听觉能力、想象能力、音乐感应能力、应变能力、敏捷性能力、辨别性能力、审美能力、语调统一能力、技能技巧能力等结合起来综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