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小学教育教学改革的背景下,小学音乐欣赏课程的教学要求提到了重要的位置。针对越来越多的小学对音乐教学的效果提出了较高的新要求,本文从营造氛围培养兴趣、发挥小学生主观能动性等方面进行阐述,为新课程背景下小学音乐欣赏教学提供借鉴。
【关键词】新课程 音乐 教学
前言:
音乐通过丰富多彩的旋律表达人类的各种情感,它不受民族、地域、文化、年龄等的影响而被广泛传承传播。许多研究结果表明:人类接受音乐的最好时期是在7~12岁的小学,在这一时期,儿童对音乐的学习热情最高,相应的接受效果也是最好。而且,对于刚刚进入学习阶段的小学生来说,音乐在这一阶段还不仅仅只是一门课程,它对小学生学习兴趣、丰富想象力、培养审美能力,甚至启发智力、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培养、性格的塑造都有着重要的作用。音乐对人的成长、人类社会的文明所带来的益处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和接受,世界各国对小学音乐的教育教学也越来越重视。随着我国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细化,在小学阶段新课程背景下,音乐教学尤其是音乐欣赏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每一位小学音乐老师以及社会各界的教育团体都应该提高对小学音乐教育教学的认识高度,努力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用美好的音乐去感染、熏陶、培养小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1]。
一、营造氛围,培养兴趣
众所周知,人类学习的源动力来自于对事物的兴趣。只有兴趣会指引人们对无知的事物进行深入的探究,兴趣可以使人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取得事半功倍的良好成效。因此,在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过程中,首先要想方设法培养小学生对音乐欣赏的学习兴趣,其次再激活课堂气氛营造好音乐欣赏的学习氛围,让更多的小学生喜欢上音乐欣赏。如何培养小学生对音乐欣赏的学习兴趣呢?营造欢歌笑语的课堂,感受无尽的乐趣。
第一,讲述音乐里的小故事。音乐源于生活,音乐的创作与生活里的日常故事息息相关。在音乐欣赏教学时,老师如果直接进行音乐欣赏教学,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所能认识的或理解的事物很少,好奇的新鲜劲一过,兴趣不一定能建立起来;如果在正式欣赏音乐之前,给小学生们讲讲音乐里的小故事,让小学生带着更多的故事情结走进音乐里去品味,一点点启发小学生对音乐本身的更多理解,渐渐喜欢上音乐欣赏。
第二,介绍音乐创作的背景。音乐欣赏课程中选取的许多音乐,其在创作过程中很多都具有传奇色彩。小学音乐教学不仅仅是简简单单的一门课程,更应该贯彻新课程的要求,提高对小学音乐教学的认识,因此在音乐欣赏课前准备中,老师应多花一点心思在对音乐作品创作过程有更多的了解,在小学生音乐欣赏前、中或后,贯穿作品的创作背景,在不知不觉中激发小学生对音乐欣赏的兴趣。
二、以人为本,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要想取得好的教学效果,达到培养审美、启发智力、塑造好品格的目标,就必须发挥好小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主观能动性。首先,在教学过程中让小学生更多主动参与到音乐欣赏中,而不是被动地接受老师的灌输。老师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更多要充当引路人的角色,把学生们带上路然后让学生们带着无限的好奇自己去探寻、聆听多彩的旋律世界,去发现其中不同音符折射出的不同情感;其次,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增加学生之间的讨论交流,让更多的学生说出自己对音乐的感受、理解。每一个学生都会有不同的切入点、不同的思维、不同的感受,在学生不断的交流过程中,可以开阔学生们的视野,更多吸收不同角度的理解;总的来说,就是要把以人为本的理念应用于音乐欣赏教学活动中,更多从小学生的角度出发来开发设计音乐欣赏的教案,让更多的小学生参与到欣赏互动的活动中来,使得小学生在欢歌笑语的音乐欣赏课堂中悄无声息地体验到不同的成就感,进而调动小学生自身对音乐欣赏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带着好奇主动去感受音乐欣赏的魅力 [2]。
三、与时俱进,用新媒体丰富教学手段
心理学研究理论表明,对于能给人类留下深刻印象的事物来说,静止状态的效果远不如运动状态的,动态的事物能在人类记忆里保存较长时间。根据这一研究理论,在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过程中,传统的照本宣科对于当今的学生来说已经没有任何的吸引力,更无从谈起培养兴趣。随着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及新媒体在日常工作、生活中不断的普及应用,小学音乐欣赏教学手段也应与时俱进,应用更多新媒体丰富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传统的音乐欣赏靠的是学生们的想象和听觉来领会音乐作品的优美;随着多媒体技术、影视新技术的不断进步,小学音乐欣赏教学手段也越来越丰富:简单容易的PPT、绚丽多彩的MV都可以让小学生在欣赏音乐的同时体验到更多的乐趣,有利于学习兴趣的养成;还可以借助新的媒体技术,把小学音乐欣赏课堂构建成一个看得见的“虚拟环境”,让学生们在身临其境中调动听觉、视觉、甚至是嗅觉来体验到音乐作品的情感,犹如学生们穿越回到作品创作的情景一样,更能启发学生想象力、创造力,提升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