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简介: |
摘要:结合中小学新课程标准和小学生心理特点,小学生舞蹈教学应致力于开发小学生动觉能力,以“创作与表演”作为教学模式。动觉能力的开发,既是舞蹈教学创造性思维的一种探究,也是教师教学风格与教学成果的考量。 关键词:小学生 舞蹈教学 创作与表演 动觉能力 舞蹈是通过把人体动作提炼、组合和美化成为人体律动,以抒发思想情感、反映社会生活的艺术。我国古代乐舞理论认为舞蹈最能表达人类的情感:“情动于中而行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诗经·大序》) 人的身体是舞蹈的物质载体,也是艺术表现的工具。从舞蹈心理学的角度看,舞蹈者主要依靠动觉感知世界,动觉是本人对自己躯体各部位运动情况的感觉,包括对身体运动的速度、力度、方向和位置等信息的获得(平心:《舞蹈心理学》)。动觉是舞蹈者自觉动作思维能力的具体体现,是完成舞蹈动作的必要心理过程,也是动作技能形成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小学生舞蹈教学中,引导学生了解人体的动作、姿态、造型,学会完成动作,通过自身感受到的运动现象去反映情感、美化情操,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拟结合教学实践,从以下四个方面谈谈如何发掘和培训小学生的动觉能力,以创作与表演相结合的方法,对提高舞蹈教学效果与水平的探索。 一、在日常生活中捕捉动觉思维 思维能力的培养,最终目的是解决问题。一般认为,动觉思维模式包括物动型和自动型,物动是观察对象的动作,自动是学生自身的运动。动觉思维既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也是培养学生的运动能力。 启发学生用独特的视角、富于童趣的思维观察生活,提高体验生活敏锐度。比如,让学生闭目回想日常生活动态画面:“丢手娟”、“老鹰抓小鸡”等游戏动态画面,和爸妈一起端午看龙舟的热闹欢呼,和小伙伴在草坪踢足球的欢天喜地,等等。与此同时,启发学生思考:这些事给我们留下了什么印象?现在回忆起来还有什么期待?学生在回想中思维逐渐被调动起来,形形色色的记忆画面越发鲜活。通过反复练习,学生就发现日常生活到处都是舞蹈创作的素材,身边的人和事能够带来艺术想象的灵感。 抓住典型特点把对生活体验的美好记忆转变为自身形态步法的舞蹈动作。引导需要循序渐进,可以先采取一些学过的简单技巧和步法来尝试。例如,表现“值日生”拖地擦桌椅的形象,先播放简短的活泼欢快音乐片段,让学生随着旋律感受音乐的情绪、速度、节拍,引导学生想象在教室做值日来回拖擦、打转挥舞、转压拧干等动作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