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简介: |
[摘要] 基于底线思维的片段歌唱教学,能让师生双方都从所谓专业性的技术压力中解放出来,让歌唱成为自由、愉悦的情感表达方式。在对底线思维的内涵进行界定后,分析了片段教学策略的理论与现实基础,最后提出了具体策略及其教学中的运用。 [关键词] 底线思维; 歌唱; 片段教学策略 对于普通音乐教育而言,把课程与教学从片面追求所谓音乐专业性的迷途上拉回来,在目前重要而迫切的现实意义,能使学生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真正获得美的愉悦体验。就歌唱课而言,困扰许多教师的“专业性”问题,从底线思维的角度来看,可能是个伪问题,究其原因在于我们的价值取向出现了偏离,偏离了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底线思维,让关注的目光重新聚集在普通学生身上,基于此的片段歌唱教学,能让师生双方都从所谓专业性的技术压力中解放出来,让歌唱成为自由、愉悦的情感表达方式。本文对底线思维的内涵先进行了界定,并提出了片段教学策略的理论与现实基础,最后进行了具体策略的制定与运用方法。我们认为,片段教学的理论和实践价值非常值得研究者和教育者关注,希望围绕这一主题能展开深入的思考的探索。 一、底线思维的内涵 “底线”一词,在学术研究以及日常生活中多用在伦理、道德层面,如“道德底线”[1]和“伦理底线”[2]等。这里,把其放置到基础教育研究领域内,从音乐课程与教学的语境下来赋予其独特内含,把底线思维作为一种基本的思维方式,贯彻在课程与教学理论及其实践,从而为基础音乐教育开拓新的疆域。 所谓底线思维,是由基础音乐教育的普及性本质所决定的一种思维方式。它的内涵是: 基础教育的音乐课程与教学,应该以人为本,从学生出发,以普及为主,面向多数,强调基本,即根本目标是培养具有基本音乐素养的音乐爱好者,而非专业音乐家。在此基础上,音乐课程与教学都可以形成有别于专业音乐课程与教学的独立体系,从而确立其学科独立性。简言之,就是要用大家都能达到的底线标准作为学科建设的基石,用普及性的底线思维作为其基本思维方式,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不让每一个人掉队。 与此相对,专业音乐教育则是以“顶线思维”为基本思维方式,重在选优,面向的是具有基本音乐天赋的少数专业学习者。[3]在基础教育阶段,这一小部分较高音乐潜质的学生,会以各种途径,整合学校音乐教育、家庭音乐教育和社会音乐教育的力量,最终走上专业发展的道路,从而为音乐学科的专业水平发展做出贡献。因此,专业音乐教育就是要在层层选拔、淘汰中发现最好的音乐人才。 思维方式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