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老师在应用微课教学技术时,可以针对不同的客家山歌进行深入的分析对比。比如,老师在微课视频中体现出两首有所差异的《拆字歌》、《虚玄歌》等客家山歌,在微课视频中针对其相同与差异之处进行对比,已加深学生的印象。同时,老师可以考虑将客家山歌提交到教学平台中,供学生在课外时间欣赏学习。
(三)与时俱进,老歌唱出新特色
民间文化,在时光中沉淀出历史气息,民歌同样如此。历经时光的洗礼,客家文化积累了大量富含历史文化气息的客家山歌。然而,部分客家山歌唱法并非是完全适合现时代的小学生,这就要求老师在音乐校本教材教学中对传统的客家山歌适当进行创新加工,在保留客家山歌特性的基础上,满足当前小学生合唱音域特点的唱法。
以《梅县决斗大埔县》客家山歌为例。结合当前阶段小学生活泼可爱的性格,老师可以考虑将其通过节奏变化、演唱形式创编、歌词改编加工成更活泼的、更适合孩子们的演唱形式,这样学生在歌唱客家山歌的时候更容易融入自己的情感,又不失《梅县决斗大埔县》客家山歌所要表达的核心思想,还能够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客家山歌的兴趣爱好。老哥唱出新特色,正是小学音乐教学课堂与时俱进的重要体现,也是保持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活力的关键力量。
[参考文献]
[1] 邱叶龄。客家山歌在中学音乐课堂中的教学有效性分析[J].戏剧之家,2015,05:62-63.
[2] 黄少用。客家山歌难引进贺州中小学音乐课堂的成因及对策[J].广西教育,2016,10:1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