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在音乐中迸发创造的火花
桐乡市振兴西路小学 朱瑶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习:内在财富》报告中指出:“教育的任务是让每个人发展自己的才能和创造潜能。”音乐作为一种随时间流逝的艺术,给了孩子一个自由的空间。在音乐王国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成了现代教育对每一位音乐教师的要求。针对以上种种,在平时我是这样做的:
一、培养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也是打开学生心灵的钥匙。在感兴趣的事物面前,学生无不表现为兴奋、投入、思维敏捷……抓住这一心理特征,我们便找到了学生创造的源泉。作为教师的我们,时刻要保持住良好的心态,努力去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与爱好。
1、设置情境
低年级学生对音乐语言处于感知的初级阶段,对比较抽象的音乐事物难以接受。教师在音乐教学中要根据相应的内容,营造与教学内容相融、符合学生特点的情境,从而让他们更快地掌握音乐事物,提高他们的兴趣。如二年级教唱名5(sol)、3(mi)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情景:在美丽的草地上,有两位很要好的朋友在聊着天:“公鸡大哥,你的声音真亮、真好听!”“噢!不,喔-喔-喔!你的声音细细的才好听!”出示5 (sol) 。小猫也很谦虚:“喵!我们一起唱歌更好听!咪-咪-咪!”出示3 (mi)。师告诉学生两个好朋友在一起真有趣!在讲他们的音高时我告诉学生,公鸡大哥住在五楼上,小猫弟弟住在三楼上,它们可是很要好的邻居哦。通过这样形象化的比较,更容易让学生理解并接受。
2、游戏激趣
在这种游戏里,小学生们没有了正襟危坐的要求,没有看着老师双眼都害怕的诚惶诚恐,没有接受知识与技能时的强迫感,也没有那种不感兴趣却又不得不去做的消极与无奈,他们有的只会是全身心地去投入,去感悟,去体验。如一年级的《接龙》游戏是孩子们非常喜爱的游戏,甚至到了二年级热情未减。这样的游戏不仅可以增加师生之间的情感,而且在不知不觉中使学生掌握了XX XX的节奏,可谓之“事半功倍”!
二、创造性的实践活动
有了兴趣作为大前提,活动便顺理成章了。有一定目的性的实践活动,往往给学生增加了自我表现的机会,作为教师的我们要多给学生创设展现自我的舞台,让他们在自己的王国里尽情发挥!
1、即兴表演 各显神通的舞台
即兴表演可以帮助学生感受音乐的情绪和节奏,可以发挥学生潜在的音乐才能。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可以从那富有创造性的动作中得以体现。在平时作为教师的我们不应总是力求动作的整齐、到位,而应多给学生自我发挥的机会,学生也往往能自由的王国中迸发出艺术的火花。如在学三年级《学雷锋》这首歌中,我让学生自由组合小组为歌曲编动作,在汇报演出时王大娘开窗、少先队员挑水等动作经过学生的表演淋漓尽致地展现在我的面前,经过紧张激烈的小组比赛,学生大开了眼界,我也深受启发。经过此类活动,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而且发挥了他们的主体性,团结合作精神也得到了体现。
2、编故事 展开学生想象的翅膀
一段音乐一个动人的故事!想象是将积累的表象加以改造。因此,必须开拓想象的空间,让孩子展开想象的翅膀能在一个广阔的天地里翱翔。为了做到这一点,教师可在情境中选择一些事物,为学生留有未尽之意。如在欣赏《龟兔赛跑》时,我们可以将乌龟、兔子的图像挂出来,待音乐开始时请学生讲讲当时的情景。这样,可以让他们自由自在的想象创造。如在教授强、弱、渐强、渐弱力度记号时,我们可以让学生先用纸来搓,从而听听像是什么声音,用双响筒来搅一搅听听又像什么声音,知道了这两种声音后,让他们用这几种声音编成一个故事,再通过边讲边演奏来体会这几种力度记号的变化。这样的教学比一味的教师灌输效果是肯定的。
3、作画 从美的事物中找到美(音乐家席勒语)
音乐教育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音乐活动能使学生具有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将听到的音乐用美的图画表现出来是学生感受、鉴赏、表现、创造美的过程。教师在课中加以训练,必将提高学生的审美力与创造力。如在欣赏二年级《小白船》时,教师问:“听了音乐,你仿佛到了哪里?看见了什么?”学生的回答有很多:有满天星星、月亮、嫦娥、彗星、小兔、桂花树、人类……在允许学生各抒己见之后,请学生闭目想象那个遥远的地方,并将它画下来。这是学生再次创造美的过程,更是学生对作品的理解。
4、歌曲伴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