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名称: | 25.声乐练声示范课2 | |
课程类型: | 声乐课程 | ![]() |
视频格式: | .wmv | |
教学主讲: | 邹文琴 | |
课程等级: | ![]() |
|
观看次数: | ||
课程来源: |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 |
上传时间: | 08-11 | |
在线观看: | ![]() |
|
下载地址: | ||
观看密码: | ||
密码说明: | 以上为观看视频时需要输入的密码 | |
观看帮助: | ![]() ![]() |
|
相关课程: | 无相关信息 | |
课程简介: |
不要过度模仿的问题
人的嗓音就如同人的指纹,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而且各有特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尊重科学,稳步前进,切忌过度地模仿。学生在声乐学习初期要多听别人尤其 是歌唱家的演唱,那是为了了解别人怎样运用自己的嗓音,怎样把握作品的风格,适合自己的便可以借鉴;尤其是在学习中要重视对教师正确声音示范的模仿,因为歌唱的状态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只有通过教师自己正确的发声示范,才能使学生抓住对声音的具体感受。在技术性、实践性都很强的声乐学习过程中,这种示范与 模仿显得尤为重要。
但是,一味地模仿他人的演唱并不利于歌唱者的成长,如果总是把声乐的学习与演唱寄托在模仿上,那就只能是别人的翻版,永远也不能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因 此,在声乐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去修饰每个学生的声音,使之有弹性、有力量、流畅动听。事实上,一般的初学者都存在着模仿他人演唱风格 的问题。模仿虽然是许多初学者的一条捷径,但它的负面作用也是很明显的。
首先,一味的模仿是不利于声乐初学者良好歌唱发声习惯的形成的。更有甚者,在丧失自身歌唱潜能的同时,不顾自身的嗓音条件,一味去模仿高难度的演唱,这样做的结果还会危害自己的发声器官,得不偿失。
其次,歌唱艺术是歌唱者再创造的表现艺术,只有全身心地投入才能更好地进行歌曲艺术的再创造。而模仿者只注重表情、声音、外表上与心目中的偶像是否相似,而没有用全身心演唱歌曲,这样就谈不上声乐艺术,更谈不上声乐艺术的再创造。
因此,我们应该辩证地理解模仿,模仿的目的是提高歌唱者的演唱水平,但它并不是声乐初学者在学习歌唱过程中的良方益策。我们只能吸取优秀的声乐表演艺术家 所擅长的东西,学习他们在歌曲演唱的表现方式与技巧上的独到之处,在模仿中创新,不断地去探寻适合自身演唱艺术的道路。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发展、创新声乐演唱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