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名称: | 11.正确的发声方法与民族的吐字行腔相结合 | |
课程类型: | 声乐课程 | |
视频格式: | .wmv | |
教学主讲: | 柳石明 | |
课程等级: | ||
观看次数: | ||
课程来源: |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 |
上传时间: | 08-11 | |
在线观看: | ||
下载地址: | ||
观看密码: | ||
密码说明: | 以上为观看视频时需要输入的密码 | |
观看帮助: | 加入收藏夹 错误报告 | |
相关课程: | 无相关信息 | |
课程简介: |
古人常说“乐之筐格在曲,而色泽在唱”,这里讲的是行腔对歌唱声音旋律的润泽作用。我们常说民族唱法有特殊的一种韵味,而这种“韵味”是中国民族唱法特有的审美情趣,无论演唱哪种类型的民族声乐作品,行腔都是不可或缺的,离开了它,就失去了中国民族唱法的审美价值。文献中也经常提及行腔的作用。如清代徐大椿《乐府传声一顿挫》篇中曰:“唱曲之妙,全在顿挫,必一唱而形神毕出,隔垣听之,人之装束形容,颜色气象,及举止瞻顾,宛然如见,方是曲之尽境……此曲情之所重也。”还有“如喜悦之处,一顿挫而和乐出;伤感之处,一顿挫而悲恨出。”这里的顿挫指的是根据曲子感情的要求在声腔上所做的抑扬起伏,刚柔相见,跌宕多变的艺术处理,使人听后能如见其人、如观其景、如临其境,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行腔的效果。这些相关的传统声乐理论,都说明了行腔讲究抑扬顿挫的重要性,没有这些,歌曲就失去表现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