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协奏曲。顾冠仁创作于1979年。乐曲以我国南北朝时的一首乐府叙事诗《木兰辞》为背景,根据辛亥革命时期白宗巍创作的乐府原词歌曲的曲调为素材,描写了木兰(传说姓花)从军的故事。在北魏年间,可汗征兵,民间女子木兰因父老弟幼,乃假扮男装,代父应征,驰骋疆场十年,立下辉煌战功。胜利班师时,不受朝廷封赏,“愿借明驼千里足,送儿还故乡”的要求,重返故里。原诗塑造了热爱家园,不图荣华富贵的光辉女子形象。
乐曲分为三段;第一段“木兰爱家乡”,在短小的引子后,琵琶呈示了歌曲的主题,恬静而优美。然后不断地加以变奏,从各个侧面来描写木兰富于童趣的情调,同时,也透露出她坚强性格的一面。第二段“奋勇杀敌顽”,乐队的强烈前奏,预示着乐曲进人展开部,琵琶运用多种组合手法,如凤点头、扫轮等,以急速的节奏,塑造了木兰奔马飞驰追击杀敌的生动形象。同时,运用琵琶传统的大幅度推挽手法,以突出木兰女子妩媚性格的特征。第三段“凯旋回家乡”,在简短的再现了呈示主题后,在新的调性上,又出现了急速节奏的追击形象,给人以木兰还在追杀顽敌,然后在银幕上渐渐地消失的意境。似乎千百年来木兰从军的故事,一直连绵不断地在民间流传着,为人们所称颂。
乐曲分为三段;第一段“木兰爱家乡”,在短小的引子后,琵琶呈示了歌曲的主题,恬静而优美。然后不断地加以变奏,从各个侧面来描写木兰富于童趣的情调,同时,也透露出她坚强性格的一面。第二段“奋勇杀敌顽”,乐队的强烈前奏,预示着乐曲进人展开部,琵琶运用多种组合手法,如凤点头、扫轮等,以急速的节奏,塑造了木兰奔马飞驰追击杀敌的生动形象。同时,运用琵琶传统的大幅度推挽手法,以突出木兰女子妩媚性格的特征。第三段“凯旋回家乡”,在简短的再现了呈示主题后,在新的调性上,又出现了急速节奏的追击形象,给人以木兰还在追杀顽敌,然后在银幕上渐渐地消失的意境。似乎千百年来木兰从军的故事,一直连绵不断地在民间流传着,为人们所称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