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江苏省昆山市裕元实验学校 作者:周翔
[案例描述]
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强调一定的教学常规,是保证教学有序地进行,保证新课改课堂教学有效实施的前提之一。但是学生们天性好动、顽皮,有时甚至会捣乱或恶作剧,课堂上时不时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小插曲”,此时,教师的宽容就会显得格外重要。
这是六年级的一堂音乐课,虽然已经是深秋的下午,但太阳光透过玻璃窗射入教室里依旧显得很暖和。我和学生们正在学习歌曲《蜗牛与黄鹂鸟》,歌曲刻画了一只憨厚诚实的小蜗牛为了达到自己摘到葡萄的目的,不顾黄鹂鸟的讥笑、嘲讽,努力朝着目标前行的形象。歌曲生动活泼,惟妙惟肖。在学会歌曲后,我和往常一样,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小伙伴,根据歌曲中的动物形象一起进行表演,随着轻轻的乐曲声响起,同学们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表演了起来,喜欢跳舞的同学,纷纷展现出了或优美,或活泼的舞姿;喜欢绘画的同学在黑板上勾勒出春意盎然的春光图;喜欢打击乐的同学用乐器给歌曲伴奏;喜欢唱歌的同学手拿书本,好似拿着麦克风在歌声中陶醉;还有些同学正拿着竖笛吹奏着歌曲。正当我为学生们的表现高兴,为自己平时的教学感到自豪时,“轰-轰轰”一道不和谐的声音传入了大家的耳膜,“怎么回事?”“老师,陈哲文来捣乱了!”有学生忿忿地喊道。(陈哲文是他们班最顽皮的学生,学习习惯较差,而且喜欢搞破坏,在我刚接任这个班级时,班主任就向我提醒过他,平时的音乐课我都特别留意他)我向发出声音的地方望去,只见陈哲文扭动着腰肢,张牙舞爪要往跳舞组同学中挤,我看了有些恼,很想制止他,而脑中的教育观提醒我,发火是不明智的,我再看他的动作挺像狗熊的形象,于是灵机一动,微笑着对他说:陈哲文你是在表演狗熊吗?“他以为我要批评他,歪着脑袋低着头不吭声,眼睛却偷偷地往我瞧,同学们都静静地注视着我,看我怎么做,我笑着对跳舞组的同学说:”同学们,原来你们请了狗熊来做客呀,你们还请了哪些小动物呢?“同学们一愣,似乎有些不相信,”还有小喜鹊,“有位大胆点的学生冒出一句。”请得不错,小喜鹊的舞姿很美,肯定能为小蜗牛的宴会添彩的!“我马上鼓励道。”还有布谷鸟,他的歌声最美!“又有学生接道,”有天鹅,它会跳舞!“”小猴会演奏乐器。“……越来越多的孩子加入进来,学生的兴致上来了,他们依据习惯,还操起乐器模拟小动物,结合进了原先的乐曲当中,再看陈哲文也不再乱叫乱搞了,跳得也是有滋有味,望着兴致勃勃的学生们,我突然有个感触,这不是很好的第二次创作吗?该给它改个名儿,叫《动物音乐会》了。
[教后反思]
上完这堂课,我感触颇大,我想自己在教学设计时是绝对没有想到过,这堂课会是这样的一个结尾。无疑,学生们创造出的《动物音乐会》是课堂学习的升华,是想象力、创造力、表现力的极好表现,我们新课程所追求的不正是这些吗?当然,这要归功于那位学狗熊的同学,还要归功于我对那位学生的宽容。设想,如果没有他给我的启示,我不会对学生提出那样的疑问;如果我没有对他宽容,而是严厉地责备,他肯定会有逆反情绪恐怕从此对音乐课失去兴趣。正是我对他的”独出心裁“给予肯定,并巧妙地加以引用,才有后面精彩的场面,才有《动物音乐会》的诞生。
在传统的音乐课堂教学中非常强调个”齐“字,座位要齐,歌声要齐,动作要齐。还不停的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不准发出声音,不准做小动作,必须要认真听课。结束时教师最后对本节课进行总结。从上课到下课,学生都在教师的控制之中,没有一位学生敢做出”越轨“的事。
孰不知这种所谓整齐、所谓安静的课堂无形中扼杀了多少个”贝多芬“、”莫扎特“式的音乐天才;这样的音乐课又怎能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呢?上述的教学片断是对传统音乐教学观念的挑战。这一看似”乱“的教学环节,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每个学生都有权利以自己的学习方式学习音乐,享受音乐的乐趣,参与各种音乐活动,表达个人的情感。教师通过提供开放式和趣味性的音乐学习情景,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好奇心和探究愿望,引导学生进行以即兴式自由发挥为主要特点的探究与创造活动,重视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探究过程。 在音乐课中,生动活泼的音乐欣赏、表现和创造活动,能够激活学生的表现欲望和创造冲动,增强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主动参与中展现他们的个性和创造才能,使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得到充分发挥,个性得到张扬,从而使学生的创作意识得到激发,创新能力得到发展,使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提高。
[理论分析]
正如陶行知先生说的:”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牛顿,你的讥笑里中爱迪生。“尊重学生还要学会欣赏学生,特别是对那些学习基础差、纪律松散的学生更要努力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并把这闪光点放大,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在成就感中获得自信。夏沔尊先生在《爱的教育》中也提到:教育上的水是什么?就是情,就是爱。教育没有了情爱,就成了无水之池,任你四方也罢,圆形也罢,总逃不了一个空虚。在教育活动中对学生光有爱的情感和爱的行为还远远不够,还需要练就爱的能力,讲究爱的艺术。教师必须具有睿智的目光,及时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因势利导,在他们心中埋下理想的种子。
我认为:在教育实践活动中,教育者必须善于洞悉孩子的一言一行,及时调控自己的教育行为,不要急于求成,把自己的观念强加给学生。每一个孩子的情感、意志、价值观不尽相同,教师应该关注这一点,充分理解学生,让他们都能有尊严地活着。新一轮课程改革以实现人的充分自由地发展为价值取向,教师要建立全新的学生观,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让课堂真正洋溢着思想的空气,充盈着民主的阳光。我想这就是课程改革和实施有效教育的美好春天。
幼苗要靠和风细雨才会开花结果,暴风骤雨只能让幼苗夭折;优秀的教师不会因为”甜口良药“和”顺耳忠言“而失去威信。有效教育呼唤有灵性、有智慧、有爱心的教师!让我们牢记魏书生的一句话:”不要怪学生难教,而要看自己是否有足够的教学方法。“每一朵花都美丽,每一个孩子有他的闪光点,以人为本,关爱生命,将成为全体教育工作者心中永不熄灭的明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