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 小学音乐反思

现代信息技术与音乐学科整合教学实践和反思

作者:吴晓颖 来源: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2018-01-17
  现代信息技术与音乐学科整合教学实践和反思
  
  ――音乐课《打花巴掌》中运用多媒体教学小结
  
  福州市鼓楼区铜盘中心小学  吴晓颖
  
  摘要:信息技术整合于音乐课程,不是简单地应用于教学,而是让信息技术成为认知工具,如实地传递、保存和反馈信息,并使各种信息类型的转换和过渡变得自然、平稳、迅速,以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音乐做为学校艺术教育的一门基础课,在与多媒体教学结合的同时,在其他方面也得到了空间的拓展。音乐教学也因与信息技术逐步实现整合而优化。信息技术在音乐教学中的渗透和应用,标志着音乐课堂教学进入了信息数字化时代,给音乐学科注入生机和活力,运用多媒体进行音乐情境教学,激发了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促进他们的审美体验和个性发展,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开辟了广阔前景。本文就整合的积极意义、对音乐课《打花巴掌》中运用的多媒体实践教学进行分析总结,对信息技术与音乐学科的整合进行思考。
  
  关键词:音乐新课标音乐情景教学多媒体教学
  
  一、问题的提出
  
  音乐是学校艺术教育的一门基础课,是实施美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音乐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陶冶他们的情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只教唱几首歌曲和一些简单的乐理知识,更重要的是要以优美的艺术形象感染学生、陶冶学生。
  
  在传统教学中,音乐教师往往要准备图片、大歌谱,在黑板上写大量的板书等,既浪费时间又乏味。运用多媒体教学,任何乐谱、图片、实物都可以放大到大屏幕上展示。用电脑制作演示文稿,使各种乐谱用不同的字体、不同的颜色、不同的形式展现在大屏幕上,如实地传递、保存和反馈信息,并使各种信息类型的转换和过渡变得自然、平稳、迅速,避免了因信息传递过程的中断而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对学生的视觉加强刺激,加深他们对歌曲的记忆,促进他们对乐曲旋律的体悟、理解。
  
  二、运用多媒体进行音乐情境教学的实践
  
  (一)情境创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积极思维、探求知识的内动力。正如著名的音乐教育家卡巴列夫斯基所说:“音乐教学的超级任务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学生活泼好动,乐于接受新奇、趣味性强的事物。心理学研究表明:动态的事物比静态的事物更能引起学生注意。在音乐课《打花巴掌》中,我利用多媒体设计生动、新颖的动画教学情境,化无声为有声,化静为动,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打花巴掌》这课的设计为第二课时,我在学生学会演唱歌曲的基础上,根据《音乐新课标》的精神,对所用教材进行处理,以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三者为教学目标,构建了一个开放的充满生机的课堂,我充分利用电脑自制媒体课件,把知识、音响、动画统一在电化教学过程中,将文字与画面相结合,设计一顿“音乐餐”,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直接兴趣,从而很好地完成学习任务。随着音乐奏起,学生在我的带领下表演歌曲《郊游》,音乐结束后大屏幕上呈现出一幅有小鸟、彩虹和花儿动画图的“音乐大花园”图片,学生们目不转睛地看着屏幕,等待着一出好戏开演。这是课堂教学的导入部分。短短的几分钟,将学生学习热情激发出来了。创设情景:音乐大花园里充满着春的气息,可爱的小鸟在天空自由地飞翔,七色的彩虹像一道绚丽的桥,美丽的花儿绽放着最甜美的笑容,再配上背景音乐,学生的思维、视觉、听觉被调动起来了。这时让学生欣赏优美的画面,仿佛置身于多姿多彩的大自然的优美景色中,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引发了强烈的情感共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情境凸现,激发创造力、想像力
  
  音乐新课标认为,音美学科综合其它相关文化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更进一步理解音乐所要表现的情绪及意境。在“赛歌台”这个环节中,我从网络、光盘图库中选择了多幅关于花的图片,让学生们一边聆听四首关于花的歌曲,一边欣赏其中四种花的图片,采用影片播放的形式,这样,学生可以在教室里感受到如同音乐厅一样的现场效果。课件展示一幅幅花的图:一朵朵正在吐露芬芳的茉莉花、在寒冬里不畏风雪的腊梅、生命力顽强的野菊花和百花丛中最鲜艳的牡丹花,把花朵形象与音乐完美结合,使感受从未有过的美感,对音乐会有更全面、更深刻的理解,不但激发乐学生的想像力,也为学习花的品格和完成连线题做好铺垫。
  
  音乐教学不同于绘画教学,可以借用色彩、线条来展示作品,也不同于语文教学,可以通过语言、文字来叙述。学生对音乐的接受是一种由抽象听觉到形象感受的过程。教师要根据学生的音乐素养,运用多媒体把抽象音乐理论形象化,把虚幻音乐变得直观化。如在“创编屋“这个环节中,我让学生在演唱歌曲后,根据自己所熟悉的生活素材,为这首歌曲的旋律填上新词,并直观地用清晰的字打在屏幕上,配以可爱的小天使动画,生动形象,使得学生对创编的要求和重点一目了然,最后再将他们创作好的歌词和全班同学共享,体会相互合作的乐趣,喜悦之情洋溢在每个人的脸上。
  
  (三)情境引导,激发学生的表现力
  
  表现力强的孩子往往思维活跃,善于交际,所以应从小培养学生的表现力,而音乐教学中就有不少培养表现力的机会。教学中,可以运用多媒体创设形象生动的教学意境,丰富教学内容,激发他们发挥自己的表现力,进行音乐表演。在“表演场”这个环节上,课件出示两个小孩跳舞的场景,使学生更深刻地感受到“表演场”热闹的气氛,在表演的同时播放歌曲图谱、动画和音乐,精美的图谱、生动的画面和优美的歌声,加深了孩子对歌曲的印象,孩子在扮演花朵角色中,激发了他们的表现欲望。而且,多媒体教学课件能够按照学生的心理规律,充分考虑学习者的差异和实际需求来综合编排。因此,运用多媒体进行音乐情境教学,在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促进他们的审美体验和个性发展、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作用、提高教学效率、使音乐教学社会化等方面都具有很大的作用。
  
  三、运用多媒体进行音乐情境教学的反思
  
  通过近几年的实践,我深深地体会到,运用多媒体进行音乐情景教学,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帮助学生深入体验音乐意境、提高音乐审美能力,促进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和个性的发展。然而,这些都是建立在合理使用多媒体的基础之上的。我认为,运用多媒体进行音乐情境教学,下述几个方面是要特别注意的。
  
  (一)要注意外表,更要注重内涵
  
  有的教师为了发挥教学媒体的优势,把主要精力放在教学形式上。他们竭力挖掘教材中可用多媒体的知识点,利用了一切所能利用的媒体形式,录音、录像、投影,制作的课件也一味追求表面上的新颖、花哨、动感。这样的教学,看起来热热闹闹,学生大开眼界,但实际效果一般,甚至学生的注意力被无用信息牵制,忽略了真正需要欣赏的音乐的内涵,反而降低了教学效果。这违背了媒体的运用应为音乐教学服务的教学规律,是不可取的。
  
  (二)不盲目追求形象性,视情况制作情节MTV
  
  在小学音乐欣赏教材中,学生由于欣赏水平、能力的局限,往往听了几分钟后就思想开小差,以致不能全面理解作品的内容。有的教师为了能让学生耐心地听完全曲,就选取与该音乐作品相关的电影片断或制作相关内容的动画,再配上背景音乐制成情节MTV播放。笔者认为,这样的课件弊大于利。孰不知,音乐的最大特点是其形象性及情感的模糊性与不确定性。如果教师把音乐作品形象限制在某一固定的内容中,这有违艺术欣赏教学的规律,会限制学生丰富的想像力、创造力。再则,若教学每首乐曲都制作这样的课件,费时费力,不切实际。因此,要从课堂实效出发,真正做到以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体验音乐内涵,想像音乐意境,参与音乐创作。
  
  (三)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重视师生间的情感交流
  
  多媒体课件的应用能增加课堂的容量,但其前提是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否则,是达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的。还有的教师在制作课件时,将要达到的目的、要解决的问题、要举的例子、要说的话都详尽地制作在课件中。教学时,教师只要动动鼠标,不用写也不用多说,完全让课件代替了教师。在这种缺乏师生交流的教学中,音乐对学生的感染力会大打折扣。因此,不宜制作那种从头放到尾的课件,而应在教学中留一定的时间让师生交流,特别是让学生能现场聆听教师的示范与讲解,因为课堂中教师的每一个眼神、每一个细微的动作都会深深地感染学生。
  
  参考文献:
  
  《课程论》施良方主编教育科学出版社
  
  《信息基础》董玉琦主编吉林教育出版社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
  
  《新课程新理念》陈旭选主编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现代教育技术》李芒主编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国家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