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 小学音乐反思

从《牧场上的家》教学谈音乐课程资源的有效利用

来源: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2018-01-17

摘自:《洪啸音乐教育论坛》

新学期到了,我接手了整个五年级的音乐课,为了尽快拉近师生距离,在第一次音乐课上,我就选用了学生喜爱的歌曲《外婆的澎湖湾》。学生第一次聆听之后,我就故作神秘地问学生:“好听吗?”“好听!”学生由衷地说。“老师唱得比录音里还好听!”这句话强烈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马上强烈要求老师演唱。一曲歌毕,教室里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学生兴奋异常,下课了学生还在围着我说话,有个孩子迫不及待地告诉我:“老师,我们太喜欢听你唱歌了,我们以前的老师哪儿都好,就是从来也不给我们范唱!”学生的一番话引发了我对于音乐课程资源有效利用问题的思考。在日常教学中,很少有人关注教师和学生身上蕴含的巨大教育资源的开发利用,学生很难听到老师或同学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音乐才能,这实在是音乐课程资源的严重浪费。

新课程强调有效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音乐作为表现类艺术,主要以听觉方式表达、传递和感受音乐。教师和学生在现场的演奏(尤其是创造性的演奏),与录制好的音乐相比,更能够带给学生直接的感官刺激,深入到学生的内心世界,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同时增进彼此的了解。因此可以说,教师和学生掌握的音乐基本素养和知识技能都是音乐课程的宝贵资源,应充分予以挖掘并有效利用。

鉴于此,我根据歌曲《牧场上的家》精心设计了教学活动:首先请一名学生在教室里演奏萨克斯独奏《回家》,学生伴随着优美的音乐,安静地走到座位坐好,聆听学生演奏的优美乐曲。这个环节给学生创造了锻炼和展示音乐才能的机会,又能够自然引入新的课堂教学内容,有效为课堂教学服务。接下来教师设问:“你能想象出美国乡村牧场上的家是什么样的吗?从老师的钢琴声中感受一下!”这时,老师在钢琴高音区,用清澈透明的音色演奏歌曲《牧场上的家》的旋律,左手配以富有色彩变化的分解和弦,音乐营造出一种宁静悠远的田园氛围,富于诗情画意,听者仿佛来到广阔的原野,呼吸到了清新的空气,看到美丽的星空。这个欣赏活动引发了学生无限的遐想,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此基础上,老师用声情并茂地范唱,引领学生深入欣赏歌词所表现的情景,感受歌者对“牧场上的家”的深厚情感:“我的家在牧场,那儿有水牛游荡,还有快乐的小鹿和羚羊,那儿多么欢畅,那儿没有悲伤,辽阔天空多么晴朗;当黄昏过去,夜色笼罩大地,天上星星闪烁光芒,星空多么壮丽,令人无限神往,但是比不上我的牧场!”学生的情感体验进一步深化,仿佛自己已经站在美丽的牧场上,成为牧场上的小主人。教师这种范唱所带给学生深入的情感体验,为歌曲学习做了很充分的情感铺垫,加上多次聆听带给学生的音乐记忆,使歌曲学习水到渠成、顺理成章。最后作为拓展学习内容,教师用竖笛演奏了歌曲《牧场上的家》,极大地丰富了歌曲表现的形式,在原有的基础上,又给学生带来了新的听觉体验,引领学生从全新的角度感受音乐美感,同时将竖笛教学中新的知识点(竖笛演奏中的高音mi、fa和sol的演奏方法)介绍给学生,使歌曲教学与竖笛教学实现了整合中的相互促进,收到了一举多得的效果。

总体来看,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以学生的演奏导入新课,以教师的钢琴演奏、歌曲范唱和竖笛演奏,引领学生在美的愉悦和享受中逐步深入到欣赏与表现活动中,课堂教学形式丰富多彩,师生、生生之间情境交融,音乐体验丰富深刻,教学效果非常好。可见,有效、合理地开发和利用音乐教育资源,给教师自己和学生搭建一个展示和交流的舞台,创造展示音乐才能的机会,必然收获一份惊喜和快乐,让音乐课更加富有音乐的美感享受。挖掘并有效利用身边宝贵的音乐课程资源,是音乐教师应该且必须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关阅读